“低头族”的迷茫:人机关系Or人际关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手机依赖症”悄然来袭

  没带手机出门,非常没有安全感,失魂落魄,心里空落落的,分分钟想着“必须得回去一趟拿手机”。等公车、等地铁、等电梯的时候掏手机,刷微博、微信、手机QQ,打游戏,看电子书,看视频,听音乐,总之不闲着。

  自驾车,上车就习惯把手机拿出来放在操作台上,开车遇到红灯马上拿起手机, 看短信、看微信、刷微博,常常换绿灯了还不知道,直到后面的车狂按喇叭。

  不管是自家吃饭还是和朋友聚餐,哪怕再饿饭菜上桌不忙动筷子,先掏出手机来拍照,拍完还要P图、发到微博、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平台,与朋友分享。

  朋友聚会已经没有办法全程面对面进行沟通,说不到三句话,就习惯性掏出手机来看两眼,即便朋友坐在对面,也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交流。

  过去蹲厕所习惯夹本杂志、拿张报纸,现在直接操起手机,卫生间没地儿放手机还有各种抱怨,一定要在自家卫生间安个搁板、摆个板凳用来放手机。

  每晚睡觉前,不拿着手机玩个半小时左右,总感觉这觉还真就睡不踏实。每天早晨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看微博、微信有啥新消息。

  ……

  对比以上症状检视自己,只要有三条符合,基本可以确诊你已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符合的条数越多,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也就越严重。全部符合,恭喜你,病得不轻。

  白领或陷“重灾区” 全民皆成手机控

  伴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原本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手机依赖症”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智联招聘曾发布过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白领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及其自身功能的加强,白领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间最长,每天6.72小时,其次为西安白领,为6.15小时,再则为上海白领,5.45小时。公关、营销等行业白领为了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一旦手机没电,整个人便会显得心神不宁,害怕漏掉重要客户的电话,手里没有玩的工具也会觉得没意思。

  谷歌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另一项调查显示,11%的香港人甚至频密到每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搭上港铁,环顾四周人群,十有八九都在低头玩手机、ipad,甚至在朋友聚餐、家人团聚的时候,仍有“低头族”忙于听音乐、查邮件、上社交网络、玩游戏,而懒得与周围人沟通交流,就算说话也是敷衍了事。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香港人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手机就像缺胳膊少腿似的,浑身不自在。曾有一个关于香港手机使用率的调查报告,有受访者认为手机比恋人还重要。

  朋友聚会,给人们提供了当面交流的机会,而手机却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愈来愈远,最终演变为“无言的结局”。朋友相见时气氛热烈,但是落座之后没过一会,就开始有人低头戳手机了。一开始还聊得很热络, 上菜以后便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低头看手机屏幕,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当一张桌子上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的时候,聚会的目的已经消失殆尽了,无怪乎有人曾经说想念没有手机的时代。

  我在看你 你在看手机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与此同时, 被手机“ 绑架”的人也越来越多。手机忘带心烦意乱、半天没消息就感到不安、一遍遍地刷新信息……手机成瘾往往伴随着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情绪、神经衰弱、失眠等。

  症状: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

  高达79.40%的白领晚上睡觉不关机,排在手机依赖症表现的首位;其次是在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78.86%;60.39%的白领明确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68.56%的白领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63.59%的白领睡觉前玩手机,且经常影响睡眠时间。

  目的:多数与生活相关

  白领一天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给了手机。调研发现,仅有21.37%的白领使用手机工作,这意味着多数白领用手机基本与生活相关。手机已经完全渗入到白领一天主要历经的生活情境中,并且严重改变着其正常的生活习惯。

  场合:被窝、交通工具、卫生间为前三名

  从早起的被窝至睡前的被窝,被窝里的手机可谓名副其实。据调研统计,70%的白领常在睡前使用手机,将近40%的人早起在被窝里依然会查看手机。其次,乘坐交通工具时玩手机的占到55.06%,卫生间则以43.34%的比例居于白领常用手机情境第三名。

  影响:减少当面沟通

  调查显示,手机过度娱乐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不仅偷走了白领的时间,影响现实社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白领的身体健康。有60.39%白领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45.11%的白领表示手机影响了个人学习计划的正常执行。

  疑问: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

  亲情、友情、爱情,无所不在的强大社交网络,仿佛让人与人变得更近,其实却离得更远。坐车玩手机,开会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也玩手机,本来应该是用“碎片时间”拿手机处理事务与放松,现在却让手机把生活“碎片化”了。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催生“低头族”的元凶

  “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 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戏谑中透露一丝无奈。餐厅里、公车上,手机完全占据着人们的碎片时间。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宁愿埋头紧盯手中小小的屏幕,却不愿抬头多看一眼身边的世界?

  ★科技绑架

  技术是柄双刃剑,这是无需重申的常识。普及之后的手机,已经从纯粹的通讯工具演变为能体现人们某种价值的器物,苹果手机的风靡,与其说人们所追求的是某类新款的手机,不如说是在追赶技术时代的某种符号、潮流。通俗而言,就是技术对人的绑架,使人养成了对工具的深度依赖。当然,手机依赖症也只是现代社会种种工具依赖症的缩影,现在很多人沉溺于电视节目,离开了键盘就不会写字,习惯了以车代步,人对技术的使用转变为技术对人的占据与控制,选择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和能力则逐步丧失。

  ★信息焦虑

  人有各种心理需求,包括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手机中的社交网络使获取“自我实现”变得空前容易,发表个人观点、转发并评论、晒个人生活,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别人的反馈。同时,窥视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生活,从而得到心理满足。此外,人们渴望拥有信息权,不停刷屏,时刻关注最新动态,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手机上网查看资讯更为便捷,满足了人们对各类信息的获知需求。

  ★价值迷离

  在高节奏、加速度的社会运转节奏下,生活变成了适应,它是格式化了的, 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某种既定流, 上班、下班, 上课、下课, 单位、家庭,教室、寝室,这种失控的生活状态下,人的价值被削弱,存在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深切的迷茫使得人们转向对技术工具的依赖,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的嘈杂、紧张隔离。在自我建构的狭小空间里,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来找寻自我的价值,用玩手机、上网等低能耗方式获取宁静。现代人总是热衷于追逐流行,他们所追赶的,其实是依托于符号之上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

  汇编|郝丽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