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进入“大众机”时代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ndroid,大众机,时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16 09:47
本报记者 韩勖
同样的开放,不同的诉求
要了解Android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就必须了解Android的架构。大体来说,Andriod系统可以分为4大层面,从内到外依次是:内核层、系统运行库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和应用程序层。
虽然使用了Linux内核,Android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却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其中,Android采用的Java虚拟机核心工作在这一层面系统运行库层,它将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独立的虚拟实体;而Android提供的应用程序框架均采用Java封装,运行在虚拟机中;应用程序采用Java语言编写,运行在单独的虚拟机中,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理论上,某个应用程序崩溃只会影响其所在的虚拟机,不会影响其他应用程序。
平心而论,虚拟机这个中间层必然会对整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缺憾。但放眼整个IT产业,硬件的发展速度永远走在软件前面,高性能的硬件解决方案总是越来越多,功耗和成本却越来越低。本次我们找来的5款1500元以内的Android手机产品中,三星i5700已经用上了高达800MHz主频的ARM11处理器。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日新月异的硬件发展面前,性能不是个问题。
从另一方面看,Android本身是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系统,很多细节还在不断地优化、完善。在不久前的Google I/O 2010大会上,Google宣布最新的Android 2.2系统整体性能提升达2~5倍,而这惊人的变化就源于虚拟机系统的优化。单点瓶颈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突破一点,整体性能就提升许多。照此发展,谁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Android系统以虚拟机为核心的真正价值。Java的最大特点是跨平台运行,只要解释器功能版本保持一致,执行相同代码就会得到惟一的结果。这一特性被Android完全继承,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可以用全部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应用,而不必考虑不同硬件环境乃至不同系统体系架构下的通用性问题,大大节省了开发成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2G时代迷失的半导体巨擘MIPS才会在Android上投下重注,竭尽全力打造Android on MIPS生态环境。MIPS非常清楚,只要搞定内核和系统运行库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就能分享Android带来的海量应用,以及新的客户群、市场和商业机会。
开源的力量
MIPS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角色参与其中,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是Google推动Android系统的核心思路。全球恐怕只有苹果能够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独立打造完整的手机产业链,但这也并不保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最近iphone 4爆出的“天线门”),都可能左右一系列产品的命运。作为一个一贯坚持相对开放策略的后来者,Google为Android选择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条更加保险的捷径。
多赢的基础来自于Android系统使用的ASL(Apache Software License)授权方式。ASL是一个开源许可,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到Android系统源代码,用于二次开发;另一方面,它允许二次开发的代码被闭源,进行带有商业性质的发布。对于有意拥抱Android的厂商而言,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授权方式既带来无限的机遇,又尽可能地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乎,Android产业生态环境中出现了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影子,其能量自然要比第三方应用程序设计者强大得多,为Android系统快速占领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多种经过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统,其中以播思通讯为中国移动打造的“OMS”和联想LePhone手机采用的“LePhone OS”最有影响力。前者以提高运营商对用户需求的控制力为主要目标,集成了中国移动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后者采用平台化的理念,内置了包括即时通信、社区、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大量互联网主流应用。二者在功能侧重上的差异,明显体现了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在商业模式上的不同诉求。
Google的“物流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作为这个时代的霸主,Google竭力推动Android当然有着自己的战略目的。虽然没有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掌握的资源,但在“应用为王”这条互联网时代的金科玉律面前,它已经占据了绝对有利的位置。可以说,任何被看好的互联网应用,Google都有相对应的产品,并且如果产品还不是最好,也一定处于达到最好的过程中。而Android,正是将这些产品无缝配送到用户手边的物流公司。
在Android系统中,除拨号器、信息、联系人、日程等手机必备功能外,Google还内置了包括Gmail、GTalk、地图及电子市场在内的大量应用客户端。用户只需在Android系统中绑定一个Google账号,即可建立手机与所有应用间的同步关系。由于Google提供的产品都是构建在云端的服务,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进行同步并保持联动,以达到“推送”的效果。这种同步方式也打破了通过USB连接电脑时必须一一对应的瓶颈,可以实现一对多乃、至多对多的同步关系。
利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诸多特性,Google还将地理位置信息、社会化应用等移动互联时代最热门的产品加入到原有的服务中,或对有共性的服务进行整合。以Buzz(允许用户直接在Gmail内分享信息、连接和照片的产品)这个微博类应用为例,Android手机上的Buzz插件可以调用系统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与文字、照片等内容一同进行发布;而在Google地图提供的纵横服务中,也融入了快速发布Buzz的特性,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应用体验。
简便易用是产品流行的基础,Android系统也确实正在让智能手机的使用变得傻瓜化。用户在拿到一部新手机时,只需花几分钟建立同步关系,就能完整还原个人信息;其他一些必要的改善应用体验的软件(如IP智能拨号),则可以通过下载安装完成。这一系列流程中,比起Symbian或Windows Mobile,Android无论是在同步操作的复杂度还是在寻找资源的难度上,都简化了许多。
3G资费抑制应用发展
Android是为移动互联时代而生的系统,其核心要素在移动,更在于互联网。大多数有发展潜力的新应用都需要借助高速数据链路来实现,没有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条件,Android手机相比其他解决方案没有任何优势。从这个角度看,国内运营商显然要对Android手机不愠不火的市场表现负一部分责任。如今3G资费居高不下,严重抑制了应用的发展。以拥有800MHz处理器的三星i5700为例,这部手机性能不错,播放在线视频很顺畅。但在使用联通3G网络时,仅仅看了5分钟世界杯直播,就耗费了8MB左右的流量。照此计算,看一场比赛最起码也花费150MB的流量。这种流量水平,无论哪个运营商的套餐资费,都让大众用户难以接受。
因此,大众用户在3G资费降到一个合理范围前,注定将游离在移动互联应用的初级阶段。不过即便如此,很多有价值但对带宽要求不高的应用也值得去体验,像个人信息同步、微博等社会化应用,以及结合地理位置的应用都是很好的选择。就笔者的亲身使用情况看,这些应用每个月大概会产生100MB左右的流量(在家里、公司时自动切换到Wi-Fi网络),在2.5G无线规格下,无论从带宽还是资费方面都可以满足需求。
不同的规格,同样的功能
没人能统计市面上在售的手机有多少个型号,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销量最大的一定是定位于普通大众的、主打性价比的机型。这类产品在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上都与高端机型存在一定的差距,是终端制造商冲击市场的主力。但Android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以低廉的成本,为不同档次的硬件平台提供了同样的功能特性(至少在互联网应用层面)。这样,手机档次的划分实际上变成由硬件规格所决定,传统概念中的大众机型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尚未大量出现,Android手机的价格还是普遍偏高。不过,《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还是成功地找来了5款售价低于1500元的产品(这个价格也是我们对Android大众机的惟一要求),它们是采用原生Android系统的三星i5700、华为U8220、博望A1和使用联通定制版系统的华为U8110、中兴X850。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这几款产品都达到或超过了我们之前的期望值,令人对Android大众机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得到的另外一个结论,就是对于大多数将手机当做普通通信终端的用户来说,应用处理器的性能真没那么重要,Android系统即便在这些大众机上也可以运行得很顺畅。
运营商的砝码:华为U8110与中兴X850
华为U8110与中兴X850是近期中国联通发布的两款使用Android 2.1定制系统的大众型3G手机,售价均不到1200元。这样的价格能够买到中兴和华为的产品,可谓超值。联通还推出了比较划算的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用户最低一次性缴纳1820元(每月返还75元,分24个月返还)即可得到其中任意一款产品。
从硬件配置上看,两款产品基本保持一致,甚至连细节设计都完全相同(3.5寸耳机插孔+裸露的MicroUSB数据接口),应用体验自然也没有太大区别。2.8英寸的屏幕略显狭促,Android系统的触控设计又不利于电阻屏的操作,用手指操控时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与电容屏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文字输入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华为和中兴都为产品配备了触控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操控缺陷。考虑到手机的大众化定位,我们没有考察三维游戏等大负荷应用的运行效果,而在普通的系统操作和程序执行的流畅性方面,两款产品都比较让人满意。
虽然这两款产品使用的系统经过中国联通的定制化处理,去掉了Google服务相关的程序,深度修改的幅度却不算大,至少能让人明显看出Android的影子。我们注意到,联通在定制系统时似乎并没有采用统一标准,除了统一加入网上营业厅等业务相关程序,其他许多细节部分都存在差异。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桌面上的搜索栏,华为U8110内置了百度搜索,中兴X850却用了Google的服务;U8110提供了一个叫做“华为空间”的应用程序,其功能与模式都和Google电子市场保持一致;X850则没有类似的设计,用户在搜索安装应用程序时要费一番脑筋。
不容忽视的草根力量:博望A1
相信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博望(Broncho)这个名字,但他们推出的A1却是国内第一批可以买到的自主研发的Android手机。这个团队一直致力于Linux下开放智能手机平台的研发工作,在转向Android时的适应速度显然要快一些。
从硬件配置上看,博望A1看起来显得比较古怪。一方面,A1在极力降低成本,它采用不包含多媒体加速技术的Marvell PXA300作为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只支持GPRS无线网络连接规格;另一方面,它使用了3.2英寸大小、320 x 480分辨率的电容触摸屏,Wi-Fi、蓝牙、GPS及重力感应器也都一应俱全,该出彩的地方绝对不省。这种搭配体现出一种实用至上的设计理念,简直就是为身处移动互联网初级阶段的大众用户准备的。在日常使用中,A1上的绝大多数操作都十分顺畅,个人信息同步等互联网应用也没有受到GPRS的带宽影响。惟一不便的是,这款产品的USB数据接口与串口共用一个私有物理接口,必须使用配套的线缆才能连接。
博望A1运行着最原汁原味的Android系统,Google原有的上层应用被全部保留,没有经过任何二次定制。为了提升手机的易用性,博望的开发团队又为该产品预装了百家姓、手电筒等实用的小程序,并创造性地在系统维护功能中集成了VNC Server,让A1在日常使用中有着更好的应用体验。
真正的市场宠儿: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
在淘宝网首页的搜索栏中输入Android,一定可以在第一页结果中看到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的身影;再点击“按销量排列”,出货量最大的前10个产品中,二者竟然联袂占据了其中5个席位。细心者应该发现,虽然是同一款产品,但热卖中的型号都不是正规的零售版本。存在即是合理的,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只研究一下为何这两款产品在市场上被如此热捧。
从硬件角度看,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的配置对于本次试用的其他3款产品来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它们的应用处理器性能更强,屏幕更大,显示质量更佳,操控感更好,甚至摄像头的成像效果都上了一个台阶。华为U8220还在显示屏上方集成了副摄像头,可用于自拍或视频通话。相对于两款产品的售价来说,这样的硬件配置无疑十分超值。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偏小的内存空间限制了更丰富的应用体验,使用中偶尔会出现因内存不足而“杀死”其他应用进程的情况。
内存小,就更需要软件层面的优化。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目前主要使用的系统都是Android 2.1,分别有多个由爱好者自行制作维护的版本,每个版本在功能侧重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它们的一致诉求,就是经过合理的剪裁优化,制作占用内存更小、运行更流畅的Android系统。实际上,围绕这两款产品已经建立起一套独立的生态环境:一款价格低廉的优秀产品,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而愈发增长的用户群体,反过来又可以推动产品的进步。例如目前网上有传言说,在很多资深机友的努力下,三星i5700甚至已经有了可以正常运行的Android 2.2演示版本。如果这成为现实,势必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为Android 2.2带来的整体性能提升买单……如此反反复复,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如何,有这样的Android机型存在,是普通用户的福气。三星i5700和华为U8220就如同两杆性价比的标杆,当它们被大量后来者所超越,才意味着Android大众机时代的来临。
链接1:Andriod系统的架构
大体来说,Andriod系统可以分为4大层面:
内核层
作为嵌入式设备的最佳选择,一个经过修改的Linux内核运行在最底层,负责资源管理、进程调度等工作。为了支持新特性(如ext4文件系统),Linux内核通常都会采用比较新的版本,目前以2.6.27以上最为常见。
系统运行库层
与许多Linux发行版类似,系统运行库层面包含了大量可供调用的库文件,实现诸如显示、媒体解析、Web解析、数据库等基础特性。比较特别的是,Android采用的Java虚拟机核心也工作在这一层面,它将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独立的虚拟实体。
应用程序框架层
为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几乎每个操作系统都提供封装好的功能对象供程序直接调用,Android自然也不例外。与众不同的是,Android提供的应用程序框架均采用Java封装,运行在虚拟机中。
应用程序层
手机桌面、拨号器、浏览器、闹钟,一切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都工作在这一层面。它们都采用Java语言编写,运行在单独的虚拟机中,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理论上,某个应用程序崩溃只会影响其所在的虚拟机,不会影响其他应用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