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佩兰,能解决全部问题?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佩兰,卡塔尔,国家队
  • 发布时间:2015-10-12 11:15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在中国队客场负于卡塔尔队之后,佩兰成了破鼓烂墙,谁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过来踹上两脚、骂上两句。

  从8日的那场比赛来看,无论从过程还是结果来说,都无法让人满意,佩兰难逃其责。但国足走到这一步(目前战罢4轮仅积7分排名小组第三),并不是佩兰一人可以造成的,他似乎并没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管理者的中国足协,在这个过程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当一个佩兰倒下,下一个“佩兰”来了,就可以解决问题吗?经历过以往的多次的相似情节,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阿里汉、杜伊、卡马乔……如今又轮到了佩兰,包括正式的和过渡的中方主帅,结局也非常尴尬,换帅,恐怕也无助于局面的改变。中国足协方面最终选择了力挺佩兰,这绝不是说他们对佩兰没有意见,他们有多么信任佩兰,只是因为,目前的足协,已经没有能力、没有精力启动换帅程序,更对掌控新帅缺乏信心,而这恰恰应该成为足协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可以批评,但不必妖魔化

  负于卡塔尔之后,媒体及球迷都通过不同途径,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令人担扰的是,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佩兰,甚至对佩兰呈现了一种妖魔化的倾向。

  在普遍的舆论中,似乎佩兰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在“佩一期”放弃张稀哲是错误的,随后放弃蒿俊闵、冯潇霆是错误的,最终放弃郜林是错误的,不使用黄博文更是错误的,当然也包括他的用兵排阵,以及临场换人,都是错的。接下来,便是将他去泡吧的事情再翻了出来,泡吧差点成为了十恶不赦行径的代名词。然后,他和翻译的事情也被针对。

  客观来讲,单就佩兰在国家队球员的取舍上,未必全是错误的。佩兰执教的风格决定了,他看重力量型球员,看重蓝领球员,而球迷习惯上更信服技术性球员以及大牌球员,这种纷争原本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大牌球员齐心协力固然不错,但如果做不到,蓝领球员们众志成城自然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佩兰对球员的选择,有的出于技战术考虑,有的则未必出于技战术层面的选择,当一个球员的数据远远低于他的正常水平,或者全队平均水平时,如果你是主教练,你能够允许吗?

  客观去探讨佩兰的问题,包括呼吁佩兰下课,都是正常的,但妖魔化佩兰却是极不可取的,这并非是要为佩兰喊冤,而是因为,对于佩兰的过度妖魔化,实际上等同于抹杀国家队走到现在这一步的真相。

  本可避免的重大事故

  10月7日的那个下午,当国家队临时知道卡塔尔在球场使用了冷却系统时,已经有人对中国足协和佩兰提出了质疑,而当佩兰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他是在二十分钟之前才知道的这个消息时,这种质疑被证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卡塔尔并不是第一次在主场使用冷却系统,这座体育场的冷却系统,在2008年便已经建成,阿尔萨德俱乐部主场比赛时,当温度超过一定的标准,冷却系统便会运行,此外,在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卡塔尔也曾经在主场比赛时启动过冷却系统。

  正常来讲,中国足协有必要和卡塔尔就冷却系统的使用与否进行沟通,如果卡塔尔拒绝,中国足协完全可以诉诸亚足联。作为在卡塔尔拥有足够人脉的佩兰,也应该在这个事情上有所动作,起码可以得悉对方是否会使用冷却系统,似乎也不应该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但是,重要的工作显然被忽略,直至对方正式公布前,中国足协和佩兰对于冷却系统是否启用确实毫不知情,从而“默认”了卡塔尔不会使用冷却系统。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重大的失误,并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迪拜的高温高热天气下训练,中国队体能消耗严重,而在技战术层面上,所有的前期备战都变成无用功,甚至直接让佩兰在技战术和阵容选择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

  这个失误用事故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缺失的监管和保障

  中国主场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领队刘殿秋并没有出现在球队之中,原因是他重病在身,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足协在改革的过程中,刘殿秋也在足协领导圈定的要离开足协的中层干部名单中。

  早在7月中旬,刘殿秋便重病在身,直接进了重病监护室,此时,距离9月3日中国主场对阵香港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中,足协并没有作出适当的安排或出台应急方案,最终导致国家队领队的缺失,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副领队区楚良是球队的守门员教练,李铁则是球队助理教练,这意味着,在国家队,因为刘殿秋的离开,内部事务已经由佩兰全权负责。

  主教练自然是应该有话语权的,比如他的用人,他的技战术选择。

  但球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却变得无人关注和疏导,足协对佩兰的监管,乃至对球队的保障,也因此陷入了一种缺失的状态。一个需要说明的现象是,如今的国家队和2001年冲击世界杯的国家队明显不同,那时候的国家队,郝海东和范志毅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但如今的国家队非常散乱,球队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球员,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目前的国家队,郑智似乎也没有想成为球队的带头大哥。

  这种散乱,意味着球员无法从自身角度上形成凝聚力,这就需要外力的干预,或者疏导,使球队形成一股合力。一般来讲,足协官员,如领队会扮演这样的角色,刘殿秋的离开意味着国家队缺少了这方面的人选。至于球队团长魏吉祥显然是不了解国家队具体情况,根本无法在这方面起到真正的作用,佩兰也缺少这方面的功力。举个例子,在打香港和马尔代夫两场比赛前后,如果队内有领队存在,对佩兰和郜林之间的问题、对佩兰和翻译之间的纷争,本该都有合理的解决方式。然而,并没有。

  目前,真正支撑国家队内部管理的,是国家队一批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包括球队的工作人员,以及协助国家队的福特宝公司人员,正是因为他们的兢兢业业,解决了不少国家队征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他们只能做到“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身份上,他们需要完全服从佩兰的管理,根本无法作为独立的人士进行相关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自然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种缺乏监管和保障的现象,似乎在未来一段时间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原因就在于,足协的内部依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足协忙于解决内部问题

  目前,中国足协正在进行脱离国家体育总局的改制过程,这是适应市场化的一个举措,然而在改制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问题。

  尽管足协改制过程中的人事调整遵循自愿的原则,但各方面的消息清晰地表明,包括国管部主任、国家队领队刘殿秋、女子部主任陆煜,青少部主任林卫国、综合部负责财务的苏小春,以及郭辉等人都已经被足协领导逐一谈话,请他们选择到总局其他部门工作,因为这些长期在中国足协工作的人员“不适合从事足球工作”。

  这也引起了外界极大的争议,普遍的观点是,足协因为改制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僵持阶段,而且情况复杂,涉及的方面及各方角力情况远比以前更加惨烈,因为这个缘故,足协目前的各项工作,处于基本维持乃至停滞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足协缺乏对国家队的重点保障,并不让人意外。原有人员尚未理顺,新的管理人员尚未到位,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调整中,谁有能有心思顾及国家队呢?说起来,国足缺乏监管和保障确实难以和足协内部问题的理顺相提并论,只是因为国家队牵动了亿万球迷的神经,才显得问题严重。

  作为足管中心主任,同时出任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的张剑,仍旧保持着他的神秘和低调,有意思的是,日前鲁能主帅库卡公开表示,他和低调的鲁能俱乐部总经理姚鲁“没有深厚的友谊”,和领导层也没有很好的关系。不知道,佩兰内心的深处,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

  混乱中的中国足协,要想彻底理顺关系,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单单整个框架的构建,就非常繁琐和麻烦,而在框架和人员到位之后,要保证内部流畅的运作,显然也需要一段时间理顺。

  基本可以预见的是,到本次40强赛结束,足协都未必能够完成内部问题的理顺工作,也因为如此,佩兰现在不下课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唯一的期盼是,佩兰能够率领国家队获得出线权,晋级12强赛。先不论参加12强赛的晋级前景,能够参加,至少对中国队而言,是一个机会。更重要的是,届时,足协或许有可能理顺内部关系,重新建立对国家队的监管和保障体系。

  记者 程善、陈永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