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的转变:从高智商到高颜值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谍战剧,高颜值,《黎明之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3 14:43
近年来,大批谍战剧在荧屏掀起一波又一波收视高潮,像《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借枪》等都是谍战剧很成功的例子。但在一系列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下,谍战剧开始寻求改变,由戏骨、大叔范儿演员担当的谍战剧开始减少,“小鲜肉”、“当家花旦”等一批颜值担当的演员开始大举进军谍战剧领域,比如由胡歌主演的谍战大剧《伪装者》,李易峰、赵丽颖目前分别正在拍摄的《麻雀》《胭脂》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些高颜值明星是否能同时担起高演技和高收视,还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国产谍战剧的起源
国产谍战剧真正的形成是从2002年的《誓言无声》开始。在之后近9年的时间里,国产谍战剧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2005年柳云龙主演的《暗算》可谓是开启了谍战剧的大门。紧接着是2009年孙红雷、姚晨主演的《潜伏》,这部电视剧迄今为止也是谍战剧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而2010年刘江执导的《黎明之前》则在强情节叙事的风格下,大胆尝试融入美剧的制作概念,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到2011年,张嘉译主演的《借枪》又一反以往谍战剧叙事风格,融入“平民视角”,使谍战剧更加生活化。
国产谍战剧的走向趋势
借着国产谍战剧的热风,众多有着明显跟风、模仿之嫌的谍战剧也如雨后春笋版迅速复制、霸屏。到2011年,不少卫视在剧场编排上主打“谍战季”,轮番播出谍战剧。但这些谍战剧大都题材僵化、重复、缺乏创意,这在一定程度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至此国产谍战剧陷入了瓶颈期,盛名之下的谍战剧已露出疲态。有人总结出谍战剧有“四大俗套”:首先,特务多为美女,女特务几乎成为所有的谍战剧必备武器;其次,过于恐怖阴森,不少谍战剧弥漫着鬼魅之气,极力渲染惊悚神秘;再次,暴力血腥齐上阵,有的谍战剧追求所谓的场面宏大,张扬暴力和血腥,动辄来场激烈的枪战,死尸横陈;第四,敌我之间忙恋爱,无论是女特务还是男特务,最为拿手的便是与革命者谈恋爱。如果一种类型剧到了落入俗套的地步,那它的道路就不会太长了。
国产谍战剧突破瓶颈的转变
从近两三年播出的谍战剧类型来看,从以往纯粹烧脑的谍战剧转变成了多重元素融合的混搭剧,不再只是注重紧密有逻辑性的情节。像闫妮主演的今年在央视播出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便是以“谍战+喜剧”的形式混搭,展现家庭主妇王大花误打误撞的革命历程。随着大批青少年加入观剧大军,现在的国产谍战剧更多地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从演员选角这一方面来看,就采用了现在最热捧的小鲜肉、小花旦,这也未尝不是突破瓶颈的一大出路。像一贯只播偶像剧与古装剧的湖南卫视,也打起了谍战剧的主意,在众多卫视中抢下《伪装者》的独播权,也是看中了该剧的高青春气息以及高颜值化。尤其是此前一直都出演偶像剧的胡歌首次挑战谍战剧,演绎一位双面间谍,本身就构成了不小的传播和收视话题。
这种转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在不抛弃已有的故事情节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迎合观众的口味。对此,很多人也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谍战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剧种,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尤其很多角色很双面,属于内心戏很吃重的角色,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神态,都需要靠内心转换到面部上,如果只是一味有颜值而无演技,那人物的完成度很难有所保证。”但也有人认为在市场和观众的诉求和利益夹击下,启用高颜值的鲜肉演员,这是制片方为了保证市场利益的一种安全措施。
从高智商到高颜值的转变,能不能让观众买单,能否长期以较好的形式发展下去,还要市场说了算。
编辑 芦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