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搭档_动物_科普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搭档,动物,大自然
  • 发布时间:2016-03-22 17:32

  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习惯不同的动物,可世界却如此奇妙,一些外形与习性迥异的动物不仅共同生活在一起,还成为了相依相伴的好搭档。

  鸵鸟和斑马

  除了腹部,斑马全身布满了宽宽的黑色条纹。这些条纹是天然的保护色,帮助斑马更好地隐藏自己,躲避危险。斑马的视力非常好,能同时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目标;斑马的听觉敏锐,即使在进食的时候也会竖起耳朵,警惕任何危险的来临。

  不过,由于斑马肩高只有1.2—1.4米,看不到更远处的危险,这时它们就需要好朋友鸵鸟的帮忙了。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成年鸵鸟可高达2.5米。鸵鸟的目光锐利,它们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吃东西时会不时地抬头看看远方,及时发现危险,并通知斑马。斑马行走时会惊起很多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而它们正是鸵鸟的美食,这就是鸵鸟喜欢和斑马居住在一起的原因。

  尼罗鳄和埃及鴴

  尼罗鳄体形庞大,是非洲最大的鳄鱼,它们平均身长3.7米左右,最长的可以达到6米。尼罗鳄以羚羊、水牛等动物为主要食物,可如此凶残的尼罗鳄对一种小鸟却非常和善,它们允许小鸟在自己周围嬉戏玩耍,甚至还让小鸟飞进自己的嘴巴里,这种鸟就是埃及鸻。由于它们和尼罗鳄的亲密关系,人们又把它们叫作鳄鱼鸟。

  埃及鸻非常小,类似普通的鸽子,身长只有15—30厘米,不过它们的羽毛非常鲜艳,由黑色、白色、灰色和浅黄色4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特别醒目。它们以昆虫、各种肉屑和水蛭作为自己的食物。为了吃到鲜美的食物,它们常常飞到鳄鱼的大嘴巴里去取食,用它们尖尖的喙把鳄鱼的牙齿打扫得干干净净。它们非常机警,常常能比鳄鱼更早地发现危险,振翅飞走,而此时鳄鱼也会借机把自己藏起来。

  响蜜鴷、蜜獾和人类

  动物们会相互合作、共同生活,人类和动物也会互惠互利,合作共存,最为典型的就是响蜜鴷、蜜獾和非洲土著。

  非洲的野生蜜蜂通常会把蜂巢建在高大的树上或中空的树干中,不容易被发现,可是非洲的土著居民总是能够找到丰富的蜂蜜。人们甚至曾经认为非洲土著有某种特异功能,其实非洲土著只是借助了响蜜鴷而已。

  响蜜鴷是生活在非洲丛林中的一种小鸟,以蜂蜡为食。响蜜鴷几乎能熟悉周围约250平方公里内的每一处蜂巢,但是响蜜鴷的力气很小,不足以破坏蜂巢。它们的嘴巴也很短,不适合在蜂巢中取食。每当此时,它们就会去搬援兵——蜜獾或人。它们不停地扇动翅膀,发出叫声,引起蜜獾或人的注意。有时,它们还会飞到蜜獾的脑袋上,轻轻地叮一下,催促它们快点跟上自己,千万别走丢了。等找到目标,响蜜鴷又会在蜂巢边盘旋几圈,指引蜜獾或人到树上搜寻。在响蜜鴷的引导下,人类寻找蜂巢的速度快了约三倍。

  蜜獾有着强壮的爪子,特别是它们的前爪粗硬有力,适合挖土、爬树,能够捣碎蜂巢。有时,蜜獾还会使用梯子爬树。在享用了美味的蜂蜜之后,蜜獾和人都不会忘记响蜜鴷这个优秀的向导,都会留一些蜂蜜给响蜜鴷。当然了,被捣碎的蜂巢里还有厚厚的蜂蜡和一些蜜蜂的幼虫,足够响蜜鴷饱餐一顿。

  响蜜鴷为非洲土著带来了美味的蜂蜜,非洲土著则用自己的力量给响蜜鴷周全的保护。在非洲原始文化中,响蜜鴷是非洲土著崇拜的神,任何人都不准杀死或伤害响蜜鴷,否则,轻则被割去双耳,重则被处死。

  犀牛和犀牛鸟

  凶猛的尼罗鳄有埃及鸻这样忠实的鸟类朋友,庞大的非洲犀牛也有自己的哨兵朋友,那就是犀牛鸟。

  犀牛庞大而粗壮,四条短腿就像四根粗壮的柱子,体重为500—3600千克。犀牛很强壮,可它们从来不会主动伤害其他动物,碰到伤害时的第一反应是躲闪。只有在陷入困境时,犀牛才会变得暴躁,盲目地冲向敌人。犀牛的皮肤又粗又硬,几乎没有毛,但皮肤上有很多皱褶,皱褶之间的皮肤不仅细嫩,还常常会有寄生虫住在里面。这些寄生虫让犀牛觉得非常痒,不得不跑到泥潭里去打滚,或者请犀牛鸟帮忙。

  犀牛鸟是捕虫好手,它们会成群地落在犀牛的背上,不断地啄食皱褶里的寄生虫。由于犀牛的痛觉不太发达,犀牛鸟的啄食不会让犀牛觉得疼,反而觉得舒服,像挠痒痒一样,因此犀牛特别欢迎犀牛鸟的光临。

  犀牛鸟不仅帮犀牛驱虫,还能帮助犀牛避开危险。犀牛胆小,喜欢逃避,可它们的视力非常不好,不善于提前发现危险。而每当危险来临时,犀牛鸟都会围着犀牛飞上飞下,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提醒犀牛早做准备。

  看,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它创造了弱小的动物,但教给了它们机警;它创造了凶猛的动物,却弱化了它们一部分身体机能;它创造了人类,人类的智慧让他们与动物们和谐相处,既会利用动物,也会和动物合作。不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拥有强大智慧的人类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因为这样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文/凌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