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水墨世界——张健泼墨书法之我见(节选)

  • 来源:新媒体
  • 关键字:张健,泼墨书法
  • 发布时间:2016-06-30 10:21

  张健以泼墨书法面世,已有三十余年。这与传统书法显得有些另类的书法样式,一直是重庆书画界颇受关注和众说不一的话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引起了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白德松教授的注视。白德松先生是一位学养深厚、艺术功底超群、眼光敏锐的艺术家,他胆子大,有自己的艺术主见,在当时法度深严的学府中他高度赞赏这一书法新面貌,认为很具开创精神,并特聘张健为该系的兼职书法教师,意在于为沉闷的国画教程注入新的学术风尚。张健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鼓舞,坚定了对泼墨书法的探索信念。1989年,他应邀赴日本举办“中日友好书画巡展”,带去一批泼墨书法作品,获得日本各界人士的好评和竞相收藏,载誉而归。从未停步以泼墨为书的创作热情中,张健我行我素地一路走来,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独特艺术面貌。不管出现在何时何地,都能给人构成仅此一识而过目不忘的强烈印象。

  历时数十年,张健的泼墨书法受到多方面的好评,突出之点在于他的出新,在于他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泼墨书法”一说,在中国书法史上了无痕迹,无史可据;中国书法历来以点线作为构成,泼墨书法却以“面”的铺张注入其中,突破了点线的界限;还有不同的是,张健以中国画的形体观念,在书法艺术中作了结合与强化。概括起来看,这些离经叛道,前无古人的情况,形成了泼墨书法的出新之点。但是,中国艺术讲究承传,这些出新之点与中国传统书法有无血脉相融的内在延续,这在一些同道人的眼目中,恐怕一直存在着疑问。作为这一新的书法艺术形成发展过程的热心关注者,根据“书画同体”这一历史文脉,我们认为,张健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功底的书法家,他能以中国绘画的意识和眼光,打开了书法艺术的视野,其实,是守着中国传统审美的法度在进行书法创作,走出了一条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书法艺术道路。书画之道的核心之点在于结体和构成关系的运用,在于笔墨的功底和意趣,我们围绕这几方面的问题,借鉴传统成法,作些粗略梳理,以期引来大家的关注热情和兴趣,把“泼墨书法”这个话题引向深入研究的阶段。

  张健,1941年12月生于重庆,国家一级书法家,现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高级院士,载入中国国家文学艺术专业人才库和中国国家人才网。

  张健早年习画,后潜心于书法大道,以数十载之苦功,独辟蹊径,双手抱合执笔,使书写时得内气通达的至高境界,练就“磨书”一法,融国画的泼墨铺张、水墨交融、气韵生动、淋漓天成,形成了朴茂巧拙、随势生发、个性鲜明、画意和禅意兼具的泼墨书法颜面。权威人士评价曰:张健的书法,传统功底深厚.又能突破陈式,是民族的、是现代的、是独具个性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