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常幸福也是生命的必需
- 来源:民生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幸福,邓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8-23 16:39
农忙了,外出的游子就该紧着回去忙农事。听听牛羊的咀嚼,闻闻青草的味道,即便只是踩在硬硬或者软软的土地上,也足以让飘忽亢奋的心思踏实下来。
这两天,正在英国萨默塞特郡家中农场帮忙的爱德华·林,想必就切身感受到了这种踏实与沉静。此前,他刚刚在里约获得了奥运会多向飞碟铜牌,没做过多停留,就回家帮父亲收秋啦。端详他挂着奖牌操作收割机的影像,遥远而真实。
这是一种庸常的幸福,让一个人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生命的活力。没有豪壮,没有宏阔,也没有一点点违和,有的只是平实与自然。在益显繁复、快捷、喧嚣的当下世界,这样的回归弥足珍贵。
当然,外面的世界往往更美好、更重要,很多人会有或者会找出种种理由回不去、不回去。“田园将芜,胡不归?”不归,是因为有着更为宏大的叙事,并且会在这种宏大中找到心灵安适的抚慰剂,甚至将反常视为正常、视为奉献、视为个体精神所能抵达的崇高境界。
是的,这里谈的是邓薇。新科奥运举重冠军,一个仅有23岁的姑娘。媒体报道称,邓薇10年未回家,赛前家里刚装电视。父母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女儿回家。
还好,邓薇是幸运的。她的苦和痛,还有一块金牌作为回报,而那些与她有着同样成长过程的运动员,甚至连这样短暂的辉煌也没有,就早早被淘汰了。2012年的报道,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高坪村的伍超,11岁到山西练举重,10年没回家,见到妈妈时,妈妈居然认不出他。
“封闭训练”到了隔绝亲情、隔断与家乡联系的程度,让人惊愕,让人泪下,也让人不解。这样的圈养方式,完全违背了人的正常情感诉求,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折磨与戕害。邓薇的妈妈黄菊珍说到女儿潸然泪下,“女儿太辛苦了!”然而,身处闽西深山区的她,早已扯不住那根细细的丝线了,女儿已然飞走。
即便是出成绩了,可一个冠军、一块金牌真的能够补偿10年的亲情缺失吗?家人的朝夕相处,母女的灯下私语,姐妹的联床夜话,斯土斯民的潜移默化影响……这些就一点也不重要?金牌当然可以让生活更幸福,可是在金牌与正常的生活之间,生活才应该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最应感知体味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原本也没错,只是一旦把生活的希望完全押在不要亲情、不要生活的隔离式苦练上,未免太残酷。况且,从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在完全封闭状态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日后又将如何面对常态的生活?
运动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锦标也一样。凡事反常即为妖,就是异化。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有必要重新厘清一些基本的边界,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高峰体验,但也有权利拥有庸常的幸福。
爱德华·林已经在品尝英国乡下的葡萄酒,而邓薇的妈妈还在翘首企盼女儿回家看看她的房间,“壮士十年归”“当户理红妆”,也该回来了。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