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成真”,还有哪些内幕?
- 来源:今日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国,欧盟,卡梅伦,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22 16:42
“同床共枕43年,说离就真离?”英国脱欧公投在6月24日的开票结果让金融市场大吃一惊,英镑瞬间贬值到1985年的低位。“脱派”领袖法拉奇兴奋地宣布,前一天的投票日是英国的“独立日”。反对脱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则霎时蔫了,随后发表声明称尊重民众的选择,他本人将辞去首相职务。
回头看卡梅伦3年前提出的公投动议,真是一次动真格的冒险。但它之所以最终结出“苦果”,不是英国独立党“拒斥欧盟内部劳工移民”、保守党疑欧派“叫停欧洲中央集权计划”就能概括的,而有着多方面的“因缘”。其中,英国选举制度的代表性不足,执政党大佬“党内逼宫”卡梅伦,英国跟欧盟之间“谁欠谁”的糊涂账,以及欧盟自身的流年不利,都要负很大责任。
轮流坐庄,想过别人感受吗?
《经济学人》早就说全民公投并非最好的民主,“少一点公投会更好”。英国真要退欧的话,由国会撤销1972年欧共体(欧盟前身)法案就能实现,根本无需公投。但反对退欧的首相卡梅伦,还是“大度”地端出了这个蹩脚的节目。
这也不全怪他。2011年英国就有超过10万人联署要求脱欧公投,当时国会投票中,81名保守党议员违背卡梅伦的意志,投了赞成票。到了2013年初,看到工党想卷土重来,而新兴的独立党却在挖保守党的墙脚,卡梅伦要想赢2015年的大选,就必须稳住本党民心,甚至从独立党“偷”点选票回来。
于是,他干脆抛出一个在2017至2018年间举行脱欧公投的计划,以便把党内矛盾往后推,先打赢选战再说。这个公投时间表,后来又提前到2016年。
具体日期上,卡梅伦决定选在6月23日公投。这本是想躲开难民潮最严重的暑假,且赶在欧盟夏季峰会之前有个了断,却没料到3月的布鲁塞尔爆炸案凸显了难民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而只要英国留在欧盟,总还要面对分配难民指标的压力,卡梅伦少不了挨已成气候的英国“脱欧”势力数落。
这些势力在英国,原本是相对沉默的少数。由于英国选举制度偏向两个传统大党,相对歧视小党,所以英国政坛以往只有“亲欧”与“疑欧”之争,“脱欧”根本摆不上台面。但近几年独立党异军突起,“反欧盟、反移民”大旗一拉,应者云集,让被代议制过滤掉的“脱欧”议题浮现出来。两年前欧洲议会选举,独立党以13%的总选票数(相当于400万张选票)成为“英国事实上第三大党”,这也是这个极右翼小党前所未有的成功。但一个上升中的全国第三大党,受限于“单选区多数制”,在国会下议院仅能获得1个议席,反倒是深耕苏格兰的苏民党,仅凭5%的总选票数(约为150万票)便抢下56席。这种选举制度也让人醉了。
独立党肯定不服,既然在国会无用武之地,多余的精力就拿来宣传脱欧。渐渐地,大批“疑欧”的保守党人也加入脱欧大合唱,这一年来,英国的脱欧民调逐渐上升,终于到了最近可以让金融市场打寒颤的地步。
欧盟悭吝,卡梅伦无好牌可打
英国人“疑欧”由来已久,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堪称顶点,但走到脱欧公投这个地步,固然内因是决定因素,但外因(如欧盟整体经济状况不如英国)更受关注。有些人就理解为:欧盟这艘大船进水了,英国人想坐救生艇先逃。
其实,英国不属于欧元区,也不在“一国通签”的申根区,可以规避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但身处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公民就有权搬来英国居住和工作。光去年进入英国的净移民就有33.3万人(卡梅伦曾矢言将每年流入英国的净移民人数控制在10万人以内,他显然没做到)。
而随着德法经济减速,东欧移民大量涌入英国,间接导致英国蓝领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独立党主张“脱欧”,吸引大量前工党支持者,这跟特朗普鼓吹在美墨边境建墙,吸引到许多美国工会成员“异曲同工”。
相比之下,“伊斯兰国”所带来的难民激进化问题倒在其次,那只不过令英美现行的移民政策更受指责罢了。
劳工移民问题更多是英国下层民众所关心的,而追随保守党的许多精英人士觉得,问题出在英国上缴给欧盟的经费和回报不成比例——英国占欧盟12%的人口,缴纳了欧盟预算的约1/8,但欧盟委员会当中只有4%是英国人。
不仅如此,自身“腐败低效”的欧盟机构前两年还软磨硬泡,妄图让英国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
3年前曾有研究测算,把欧盟带给英国的财政成本、管制成本、资源错配的成本、失业成本、欺诈腐败、浪费成本等都加上后,约合英国GDP的11%。
卡梅伦想以国内脱欧的民意为筹码,重新跟欧盟谈判“特殊地位”和优惠条件。1984年,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成功令欧共体同意英国获得部分“上贡”的退款,堪为榜样。
但卡梅伦在欧盟成员国间转了一大圈,只谈下来少数优待条款。欧盟如此悭吝,让英国人心寒,难怪英国女王面向来宾的一句问话:“请给出英国应该留在欧盟的3个充分理由”,被小报头版用作“脱欧”宣传。
假戏成真,众皆受伤谁得利?
由于民调紧绷,英国逾4600万脱欧公投登记者中,约3300万参加了投票,投票率高达72%左右。鉴于年轻人为了日后可自由在欧盟国家旅行、工作、定居、享受医保,相对更支持留在欧盟,许多人以为,大批年轻选民参与公投(为了让他们参与,当局还故意将网络注册的时限延长了48小时)有利于留欧。所以,留欧支持者在最后关头放松了警惕。不料点票后,总票数在绝大多数时候是脱欧一方领先,到最后时刻也没能等来反转。
其实,脱欧领先的苗头,除了“据说不准”的民调屡见曝光以外,从英国的大小报纸头版支持脱欧的居多也能看出一二。但当时很多人认为报纸已经没落,不足为凭。而且,当时英国在全世界有影响的名人、跨国公司,大多支持留欧,博彩网站上显示的留欧几率一直在六成以上,所以,金融市场的反应也是随大流。
还有一个隐藏的心理机制在阻碍人们相信真会脱欧成功。参照2014年9月苏格兰公投独立的例子,当初民调显示独立与统一的支持度不相上下,结果“苏独”惨败(输了10个百分点)。就连许多英国人也认为,这回许多民调中的“狼来了”也不过就是“狼来了”。
结果就是“黑天鹅事件”:北京时间6月24日13时,“脱欧”派率先拿到1680万选票宣告胜利(主要赢在英格兰地区)。
想当初,英国要求加入欧共体时,曾两次被法国戴高乐否决,到后来法国换了总统,全民公投同意英国加入,英国才得其门而入。现在,英国人终于找到“报复”的机会了。
但是,代价也会非常沉重:北爱尔兰民族主义政党“新芬党”已经宣布,他们将会就“北爱尔兰独立、爱尔兰统一”举行新的投票。苏格兰首席大臣受访时则表示:“我们已经看到苏格兰加入欧盟的那一天了。”
尽管20世纪以来,英国就有变大为小,主动抛弃躯壳保留灵魂的传统,但真的退缩到大不列颠岛南部,海陆空辖区剧减,国家安全的问题怎么办?
少了英国这个欧盟内第二大经济体(尤其伦敦还承担着全球逾四成的美元外汇交易,也是欧元交易的重要窗口)、安理会“五常”之一和英联邦领头羊,欧盟还剩下什么?再说,目下欧盟内部较富国的右翼民粹(反移民)和较穷国的左翼民粹(反紧缩)都在借助大选、公投或新媒体放大自己的声音;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公投脱离欧盟的成员国,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何去何从,布鲁塞尔该好好掂量了。
(谢一鸣荐自《南风窗》)
责编:我不是雨果
□谢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