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入韩,美国在下一盘大棋
- 来源:今日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中国,美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23 10:55
美韩宣布“萨德”反导系统进驻韩国,中国国防部在第一时间“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自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以来,中方已很久没有就朝鲜半岛事务作出过如此严厉的表态。其中原因不难想见: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是一件武器,也让韩国卷入到大国战略威慑的游戏中。短期来看,美国、日本都是“萨德”入韩的赢家;但长远来看,没有人会由此获益,尤其是东亚地区国家。
中俄领导人此前就“战略平衡”签署的联合声明,也是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警示,但我们看到,华盛顿并没有停止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挑战大国战略平衡的步伐——通过在东欧和东亚部署反导系统,中美俄三方的威慑平衡正在被销蚀,距离奥巴马的那个“无核世界”越来越远。“萨德”入韩,从根本上说是大国政治回归的表现,只不过,韩国此次卷入其中。站在东亚局势的角度,以“萨德”为纽带,美韩与美日同盟的战略协作进一步强化。东亚这些年来出现的“经济与安全分离”的趋势更可能发生逆转——虽然安全与经济分离不利于东亚的地区合作,却可以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好的国际环境。
反观“萨德”的部署,其发生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南海仲裁案结果即将出炉;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持续;以美日韩为核心的“亚洲小北约”正在酝酿。“萨德”入韩,表明韩国最终选择了站在美国一边,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再到南海,许多地方已成为大国政治博弈的“前线”。日美韩的阵营化,冲击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缘政治的结构,也让各方更易陷入军备竞赛的局面。
于韩国而言,“萨德”不是盾牌,而是烫手的山芋。中韩之间的信任、东北亚的战略平衡是半岛走向统一的基本前提,现在,“萨德”把它破坏了。更重要的是,美韩军事同盟的能量由此溢出了半岛的地理空间,这种游戏,韩方恐怕没有能力和智慧玩下去。
那么,美国是赢家吗?单从“制衡中国”的角度来说,美国的确赢了一时,但中美从来不是敌对关系,“萨德”伤害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基本信任。疏远了中国,美国怎么能赢?反倒是俄罗斯和朝鲜,在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夹缝中,可能因此寻觅到某些机会。
坦率地讲,如果美国仅凭借一套萨德系统,远无法撼动中俄的战略打击能力。真正值得担忧和警惕的是,萨德入韩只是美国战略的一个开端。我们将会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驻扎在韩国的萨德系统,在东北亚地区会有更多的兄弟姐妹。对此,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倒是有意无意地道出美国的心里话,他公开宣称日本有浓厚兴趣引进萨德。此外,已有报道称,美国也有在菲律宾部署萨德的具体计划。
美国在21世纪推出第三次抵消战略,该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就是建立一个反导体系。美国通过修筑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已在欧洲扩展出一面反导墙。现在西太平洋发生的事情,就是NMD的翻版。美国的目标是将NMD发展成GMD(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这是美国在下的一盘大棋。
这个反导体系连成网后,美国就可以在新的基础上独霸天下。无论中俄怎么努力,也没有能力、当然也没有计划,去建设这样一个全球反导体系,而美国具备这个条件和野心。所以无论是决策者、专家还是公众,都应注意到,萨德不是单一问题,这个技术性、战术性和防御性武器正在变为一个全球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目前,俄罗斯正在通过发展对导弹和核武器具有穿透能力的武器,在欧洲来制造再平衡,也在发展超高音速武器来穿透反导武器。而中国也是如此,当对手试图用反导墙压制中国时,那么就两个选择,要么把矛做得更强,要么就建立自己的反导之盾。因此萨德入韩会引起美俄和中美新一轮战略竞赛,这既包括军备竞赛,也包括战略博弈,既有新技术开发,也有兵力再部署。
技术革命证明,一旦有颠覆性技术产生,原有一大批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就会被淘汰。反导系统是计算弹道轨道然后拦截,但无人机不走弹道轨道,所以它可以绕过反导系统。如果无人机进一步发展,导弹总有一天会被淘汰。这样,反导系统也会是鸡肋。当人们沿着固有道路玩命竞争时,任何一个异军突起的技术革新都会成为一个拐点。所以,时间不在反导体系这边,而是在技术革命特别是军事技术革命这边。所以中国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导弹技术来牵制美国的反导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他选项上发展,比如无人机和超高音速武器。
(罗门中荐自《报刊荟萃》)
责编:我不是雨果
□孙兴杰 杨希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