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7)04-0012-0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的个性”。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得到满足。学生越能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积极投入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多样的形式来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农村的初中,孩子们是比较单纯的,尤其是近几年来,留守儿童占了大部分,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家庭教育存在着缺失,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伴随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配合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反之,在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尊重你,信服你,爱戴你。其次,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再次,用丰富高尚的情感感染学生。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索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能力不仅与人的知识储备和智慧有关,而且与积极的情绪,特别是学习的求知欲密切相关。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佳策略,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呢?首先,必须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大胆提问。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新知识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争相提问,并积极思考,思维就会进入最佳状态,学起来就会特别感兴趣。为此,农村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那么,怎样优化教学方法呢?

首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之?。语文教学也要与时?进,将多媒体等多种先进设备用于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农村老师要迅速告别“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积极学习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其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倡导自读,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担心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2.让学生成为愿意合作学习的人。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为了发挥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差生可以在优生的个别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机会。又如为了合作过程中便于沟通,易于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然群体采取自由组合的方法,这样学生合作的兴趣大,学习的效果好。

3.让学生成为喜欢探究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的人,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同时通过提问辩论,质疑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过程,思维的质与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定将会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得更高!(蒲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