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十七条,除了强调药品生产质量、调整利益驱动机制之外,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方面的内容相当亮眼。不仅提到“互联网+药品流通”还包含“网订店取”“网订店送”这些新型医药流通方式,让医药新零售逐渐落地实施。结合2016年下半年陆续出台的部分计划和意见,我们会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医药物流的春天即将开始,让我们看看2017医药物流的都有哪些走向。
1)兼并重组,资本进入会加快,医药物流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城市型和区域型较多,形成规模的较少,正处于优胜劣汰的关键期,尤其是在国家相继出台的意见和政策下,一定会鼓励社会化资本强势进入,形成竞争合力,形成规模型的效益。
2)流通巨头强势整合。医药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烈的复合性和黏附性,大部分属于依托医药流通企业而产生的企业物流,2016年底,国药物流与DHL的战略合作,将会在2017年正式发生效能,一旦产生化学反应,相信国内的医药流通巨头将会不断地强势进行整合,尤其是医药物流领域,一定会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形成具有强烈竞争和部分垄断的格局。
3)“两票制”落地,助力医药物流快速发展。随着“两票制”的推行和普及,医药流通环节的过程会越来越透明,会越来越减少不恰当的成本环节,实现降本增效,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具有医药物流的网络和落地服务,所以“两票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社会化物流体系的进入,比如顺丰等具有超强整合能力和末端能力的企业就会有机会进入到更深层的医药物流领域。
4)医药冷链将成为一个焦点。医药冷链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所以温控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并且将会越来越广泛,医药冷链的标准运输和器具也将会迎来一个春天,包括温控的器械物流都将是一个重点发展领域,目前行业内的佼佼者还是有限度的,优质的资源普遍性缺失,随着需求的增加,医药冷链也将迎来风口。
5)医药物流的网络延展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医药物流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企业自建或是企业外包的形式存在,很多的网络延展性属于合作外包,属于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合作的黏性,一年一标或是两年一标的模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医药物流的网络延展性一直属于短板,尤其是干线运输体系和末端的配送体系,很多还是处于落后阶段,加上药品的特殊性,与社会化物流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更好地形成一体,并且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共享资源成为奢侈,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很难形成一张网络。但是从2017年开始相信网络的短板一定会有巨头填补,形成具有很强竞争性的网络布局以及延伸,助力医药流通的快速发展。
6)医药物流+互联网+技术将成为发展重点。互联网
作为快速链接的工具打开了物流领域的潘多拉魔盒,形成了一大片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物流企业。医药物流也不例外,尤其是这次意见汇总明确互联网+,鼓励新模式、新配送的涌现,由于医药物流的特殊性,互联网+一定是具有超强的融合作用,将优势的资源进行聚合,形成一个医药物流的共享平台,形成具有技术和行业标准的互联网+的平台,一定是要有严格的SOP准则,一定是具有审核校正的流程,一定具有经验老到的质量控制。互联网+在医药物流领域尤其是在末端的药店,由于不涉及部分处方和技术壁垒的配送,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多的送药到家,一旦魔盒打开,2017年医药物流的互联网+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疯狂。从技术助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医药物流的可视、可控、可及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首选和发展目标。
7)末端为王、质量为王。医药物流的末端配送在配送体系中属于很难操作的一类,并且效率一直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末端从装车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人工分拣的环节,从分拣线下来的药品被分散在分拣月台上(库区内)再由人员进行二次分拣和装车,效率较低,加上各个末端网点基本以医院和商业客户为主,很多的末端收货环节都是处于一个时间范围内收货,收货需要进行再次分拣和上架,整体的效能不能释放,所以提升效率、提升质量一定会在末端发力,医药物流的末端将成为一个走向重点。
医药物流不同于社会化的物流体系,由于质量和法规以及诸多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和路径受到的冲击与社会化相比较弱,发展也就任重道远,或许未来可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