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可避免?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27 16:27

癌症(Cancer),是全球公認的醫學難題,近年來在兩岸四地也呈現出不同類型的癌症高發風險。談癌色變,幾乎是社會的通病,自身遺傳基因、不良生活方式、外界環境污染等等,究竟哪一個才是致癌關鍵因素?面對癌症:逃避,接受還是勇敢面對,似乎每一種選擇都在我們身邊發生。

因此本期焦點直擊以“癌症(Cancer),不可避免?”為主題,邀請兩岸四地的醫學專家、學者、社團領袖一同探討各地在癌症議題上所面對到的不同境遇與解決方案,我們期待在醫療救助的同時,為這樣一個頑疾找到一條系統的社會治理之路。在第一板塊“岐黃仁心”中,我國中醫腫瘤研究的發起人、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從古而有之的癌症入手,分析“鳥型”、 “兔型”、 “龜型”三種癌症類型,從中醫陰陽、辯證的角度來分解癌症的變化與論治方法,鼓勵大家以平和感恩的心態,學會“與癌共生”。

在第二板塊“愛與希望”裡,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同樣也是腫瘤科醫師的他,介紹了台灣 20 多年來對於癌症認識的改變,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立基於基金會的理念,他更強調關懷病友身心靈的發展,通過各種活動、資訊與醫療資源支持,讓癌症病友能夠更好地面對病痛,贏回正向的人生。

進入第三板塊“診療標準”中,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呂愛平院長以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強調癌症治療只有適合病人的才是最好的原則,指出中醫診療應該不斷標準化、國際化,才能進一步中西醫結合來推動人類抗癌事業與醫療領域的進步。

走進第四版塊“生命之光”中,澳門本土癌友互助組織:開心樂園協會的林詠儀副會長以自身作為癌友家屬以及一班勇敢的澳門癌友的人生經歷來分享澳門病友在面對癌症時的心路歷程,她們通過籌建協會,建立一個讓癌友互助的平臺,加上熱心的醫護人員、病友、病友家屬以義工的身份扮入,並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來寬慰病患的心情之外,更致力於推動澳門社會對於癌症的整體認知,綻放出獨特的生命光彩。步入第五板塊“中西結合”中,澳門科技大學澳門藥物及健康應用研究院助理院長梁麗嫻副教授以十多年研究肺癌病理與藥物研發的經驗,分享最新的抗癌技術,更在學理研究的基礎上強調以現代科技為橋樑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未來的整體發展趨勢。

在最後的第六版塊中,華裔著名科學家、國際癌症研究專家,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鄧初夏教授做客本期欄目,以全球通病“癌症”的發病率、存活率,中美之間的差異為例,強調癌症並非絕路,鼓勵大家定時篩檢,積極預防,更在研究領域不斷突破,研究澳門在地的“癌症特色”,結合全球時下重點發展的精準醫療,樂觀看待澳門醫療技術與人才培養,更對世界抗癌技術的發展充滿信心。

從談癌色變到與癌共存,再到伴愛前行,生命也許是無常的,也許是悄然而來的打擊,當正向面對,積極治療,伴著對自己的信心,醫療的信心,家人的關心,癌友的人生自然能夠迎來新生, “癌症,不可避免”當然也就成為了偽命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