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070零欺凌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6-27 17:07
我在深圳市安澜社工服务社的办公室里见到柯恬,她是“070零欺凌·校园欺凌防治先导计划”的项目总监。这个项目从诞生到现在已有7年时间,从一开始的进校难,到现在得到多方支持,这中间有校园欺凌曝光度逐年上升的原因,也因为社工的努力得到社会认可。
根据安澜社工在过去几年里搜集的数据显示,有80%的男生和85%的女生至少遭受过一次校园欺凌。在2016年完成的抽查调研中(回收417份有效问卷,结合33名师生、社工及家长访谈),分析发现学生中遭遇或遇见过校园欺凌行为的以初中组42.5%,小学组38.7%居前,说明校园欺凌的普遍性和低龄化特点突出。
校园欺凌成因调查中,“日常摩擦”占比最高,达到57.3%,其次是“钱财纠纷”、“偏激心理”和“情感纠纷”。面对欺凌行为,51.87%的学生选择“不理会/听之任之/忍气吞声”,甚至有15.6%的学生选择“以暴制暴/加入团伙”,从中看出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较大误区。
“前两年的工作我们把重点放在对欺凌事件的干预里,但后来我们发现,旁观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事件的发展。如果旁观者有所作为,66.67%的可能性是可以让校园欺凌事件停止或终止。很多网络上曝光的恶性事件起了一个很负面的作用,旁观者要么觉得帮着打人很威风,要么就是在旁边拍视频。我们认为旁观者是间接的施暴者。”
Q1: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欺凌?
A: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
在我们访谈、调研中发现,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是,学生被过多关注学习成绩,在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只能效仿成人,暴力解决。
Q2:为什么欺凌事件发生后难以得到解决?
A:目前在中国,欺凌就没有惩罚,因为这种伤害事件的评估就很难,拿去年年底沸沸扬扬的中关村二小的事件来说,被欺凌学生的家长很气愤,而欺凌者却说他们不过是开玩笑。而且,如果加害者是一个群体,你要怎么量刑?
校园暴力是一个短期事件,很恶性,有肢体冲突,很容易被发现。而校园欺凌,它是一个长期事件,就算没有肢体接触,它也会从言语里、表情里反复伤害一个人,很难被大人们发现。但它的结果很可怕,会从小朋友的童年一直影响到他往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他的一生。
Q3:怎样的学生会被欺凌?
A:外貌、成绩等不是被欺负最直接的原因,真正原因是受害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不被同学认同——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学生们感觉有点“假”的人。但是,学生对“假”没有明确定义,仅仅是“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某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容易遭受欺凌,比如脸上有胎记,有肥胖症。比较容易受到攻击的是自闭症的孩子,因为他们在同龄孩子眼里很奇怪。内地还没有全面推行融合教育,香港和台湾就有,就是让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课,有老师专门指导他们彼此接受,互相融合。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既是欺凌者也是受害者,在这种矛盾转换中,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欺凌进入恶性循环。
Q4:070项目的内容?
A:从去年起我们针对旁观者引用了论坛剧场的形式,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社团合作,训练他们来表演。剧本以学校常见的欺凌事件为脚本,第一幕是我们演,演了以后会引发一轮讨论。我们会积极与观众互动,互动之后,我们用观众的观点把整个事件再演一遍,甚至邀请观众上台参加演出。
比如你看这一幕剧,你觉得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对,那你可以发表意见,演员就会听从你的意见来重演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新的做法是否带来好的影响,这又会在观众中间引起一番讨论。所以这个论坛里面有很多可能性,到了第三幕的时候,可能这个剧的结果已经脱离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想。观众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思考,他们表达观点,不再是一个无声的旁观者。在福田有八个学校体验过论坛剧场,今年我们会在龙华和罗湖推行,进而把服务向更多区域覆盖。
鉴于校园欺凌低龄化的趋势,我们和林瑾代表的超人妈妈讲师团合作,在小学低年级里推行反欺凌课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我们会举行主题班会,以世界咖啡馆的模式,就是让他们在一个很轻松的分享氛围里,每个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讨论去达成共识。
我们会帮助初二的学生组建模拟法庭。当事人、律师、法官,角色全由学生来担任。模拟法庭准备时间很长,前期准备差不多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一学期学校只能做一次。但它的教育意义非常深刻,它涉及到法律层面。因为目前在校园欺凌这一块,我们国家的立法是空白的,未成年人涉罪的年龄是14岁,正好是初一初二的年龄段,所以在这个年龄段会让他们学法懂法用法,将反校园欺凌融合在普法工程里。
我们还希望项目落地的学校都能建立1间070教室,被欺凌的学生,他们可能会被其他学生威胁,或者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我们希望当他面对欺凌时,首先能够判断“我是否被欺凌了”,其次是“我知道可以去哪里求助”——也就是070教室。这间教室可作为欺凌个案辅导或治疗的场所,也是反欺凌的宣传阵地。
Q5:070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有遇到过困难吗?
A:我们从2010年开始做校园欺凌工作,在国内开展得比较早。早期我们有香港督导的帮助,但我们很难进学校,因为学校觉得,你们来了,是不是就证明我的学校存在欺凌啊?他们自己就把自己标签化,所以我们入校就有门槛,得看校长的态度,我们又不是强制要求的。
香港和台湾在这一块的法制管制界限就相对明确,和警务部门的合作也积极密切。我曾听说这样的事,几个男生在Facebook上组了个聊天群,大家在一起讲班上某个同学的坏话,除了嘲笑他还打算干点恶作剧。班主任有一天混入这个群里,看到聊天记录后,立刻报警。
香港社工对欺凌的预防介入很多。而台湾是从上到下,教育部发文要求每个学校都建立防欺凌的渠道,从通报开始,从疑似欺凌开始介入,评估组来评估,严重的移交警方。
现在我们就是借鉴台湾的做法,理清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近期在深圳会成立防治校园防欺凌专业委员会,我们会联合全深圳不同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媒体联合发声进而倡导和推动立法,一起将反校园欺凌服务落实到校园。这一个阶段是我们找学校,下一个阶段希望从教育、从政法、从团委,政府部门顶层推动我们进学校。(李文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