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构筑安全核心能力 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理事会暨第二届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企业家峰会召开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26 14:26
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层面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2017年1月,《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对“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了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早日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信息化周报社、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承办的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理事会暨第二届大数据与信息安全企业家峰会于12月12日召开。大数据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大数据相关机构以及知名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推进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秘书长宋波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大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应抓住机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培育大数据领军企业、人才队伍。
宋波表示,为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工信部也于近期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联盟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进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大数据安全与等级保护”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可信计算是指在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被干扰,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这样才能改变只讲求计算效率,而不讲安全防护的偏差计算模式。这也是一种以密码为基因、运算和防护并存、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而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等于增加免疫能力。“中国可信计算革命是世界领先的,我们1992年正式立项研究主动免疫的综合防护系统,经过长期公关,军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可信体系,跨入了可信计算3.0时代。”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委会主任董云庭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能转型”的讲话中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框架应包括配套的基础设施、顶层设计、专门机构、人才梯队、技术路线等,其中物联网是基础,大数据是资源,云服务是核心、共用技术是要务,信息安全是关键。他认为,目前大数据应用尚处于低级层次,以统计为主,未来以算法为主。大数据发展趋势:开放源码、内存技术、智能APP、预警系统、自助服务、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通过物联网实现,而不再依赖“云”)等。
打造大数据安全新生态
中科曙光大数据副总经理郭庆聚焦大数据安全应用实践,与参会嘉宾作分享。据他介绍,曙光拥有先进的研发实力和卓越的技术团队,构建了访问安全、存储安全、内容安全、运维安全的四维大数据安全体系,积极推动中国大数据安全创新;曙光在大数据的安全领域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已成功在电信、金融、医疗、交通、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落地实施。
天空卫士高级安全顾问陆明分享的主题是“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实践”。他认为,安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传统的安全技术需要融入新的手段。2007年,DLP——先进的防御系统,开始在中国进行推广。现阶段,这个技术比较成熟,还处于增长阶段。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除了运用DLP技术外,还要引入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也就是传统的UEBA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基于聚法的方式,通过大数据的聚合,来对于攻击进行检测。
有时数联副总裁、VP涂宇澄发言题目为“专注数据资产化共建大数据安全新生态”。他提到,有时数据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资产可视化、数据资产服务,保障数据资产安全等服务。资产可视化是指建立全景式数据资产视图,形成多层次、多维度信息展现,帮助企业从全局视角审查整体数据状况;数据资产服务即构建清晰的数据资产服务目录,通过API数据统一对外服务网关,提供丰富的对内对外应用服务;内置丰富数据脱敏算法,细粒度安全控制,数据访问可审计、可追溯,全方位保证数据资产安全。
紫光云数大数据副总经理张超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数据治理”的演讲中提到,在微数据服务模式下,新型大数据治理体系的目标除了传统的规范、标准、端到端以外,还需要做到精简和演进,实现大数据治理的目标。围绕大数据治理的目标和需求上的突破,形成新形态数据治理的体系。“第一,组织架构管理。我们需要定义专门的数据治理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第二,需要有计划、有制度、标准和规范。第三,搭建一套技术平台和工具,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实现流程自动化的选择。”
在圆桌对话环节,小米副总裁、首席架构师崔宝秋,科技谷CEO陈思恩,融信数联CEO于笑博,东方金信高级副总裁周大建,四川虹微SPO高级经理冯登明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与标准体系建设、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及动态防御技术应用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共同体
2017年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基于平台和资源优势,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召开了技术研讨会、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在加强政企对接、资源共享,加快项目推进,提供精准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质贡献。
随着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联盟也积极与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及行业机构联手,共建产业级共享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信息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面向大数据技术、产品、应用的紧密型战略合作共同体建设。
在此次会议上,还为大数据企业联盟顾问委员会专家颁发了证书,以表彰其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所作贡献。
相关链接
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英文全称为 China Big Data Enterprise Alliance,简称CBDEA。本联盟成立于2016年4月,是在工信部信软司指导下,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方金信科技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设立的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化周报。本联盟旨在广泛联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促进联盟成员间沟通与协作,及时交流大数据行业发展动态,共同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中国大数据领域载体建设,提升大数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其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促进启动一批面向公共服务及制造业的典型大数据应用示范;展开针对数据质量、安全及开放共享和交易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助力大数据标准体系推广、落实。
本报记者 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