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東盟(11月12日)簽訂協議,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定。對香港而言東盟是亞洲未來一個十分重要的合作組織,與之達成協議未來可以用更佳以及更優的條件進入東協市場,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賦予了香港在國際經貿關係及大陸「一帶一路」角色中新的意義。相關協定,最快於2019年1月1日生效。
據悉,簽訂的協議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爭端解決機制及其他相關範疇。在貨貿方面,東協成員國同意對香港原產貨物減免關稅,預料香港從事出口的企業將得以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至於服務業,協定則為香港具競爭力的服務行業,打開市場大門,涉及服務業包括專業服務、商業服務、電訊服務、建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旅遊及與旅行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以及仲裁服務等。在投資保護方面,協定為香港企業投資東協市場,提供公平與公正待遇,並讓他們在投資被徵收或因戰爭、武裝衝突等事件導致投資損失時,按商定的標準得到補償。協定亦為香港企業和服務提供者,給予商務入境和逗留的便利安排。
據了解,香港與東盟的貿易額,每年達八千億港幣,當中服務業占約一千二百億港幣。相信香港跟東盟簽署協定後,不但貿易額會有相應增長,此外大開方便之門,對吸引大企業來港設立公司總部有助益,這些企業以往若要為總部選址,最大優勢的是新加坡,但香港簽署協定後,由於香港鄰近內地,兼得兩地的好處,優勢甚比新加坡更明顯。
此外,在大陸「一帶一路」的發展進程中,特別是在亞洲區的影響力逐漸增加,相信區內貿易量會持續上升。香港現時與東貿達成協議,算是搭上了快車。
自從美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失效後,東盟的重要性相對上升,香港與東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定,如香港特首所言,是一項頗大的成就,香港也將在泰國成立第三個東盟經貿辦事處。
更重要的是香港是企業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國際門戶,也是擴充業務至亞洲區內,以至國際市場的理想跳板,從而鞏固了香港作為環球金融與貿易中心的角色。
香港和東協於2014年7月展開首論談判後,歷經3年磋商,於2017年9月9日宣佈完成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的談判。東協的成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韻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