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 葫芦娃, 一根藤上七朵花”
葫芦属爬藤植物。 新鲜的葫芦, 肤色嫩绿, 造型可爱; 白色果肉, 鲜美可口。 晒干葫芦, 掏空其内, 古人出门在外, 常用它盛水。
“食以瓠, 用以瓢, 药引以葫芦” (古时葫芦也称“瓠”)。 在古代, 生活与葫芦息息相关。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写下 《葫芦颂》 —— — “大葫芦乾枯, 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用来赞颂葫芦的价值。
葫芦者, “福禄” 也。 小小的葫芦, 经过几千年的“修炼”, 植物属性逐渐淡化, 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载体, 拥有“福禄吉祥” “健康长寿” 等文化内涵, 成为人们值得信赖的吉祥物。
葫芦挂在窗户上, 寓意守护安宁; 挂在大门上, 有保佑家人平安的说法。
葫芦雕刻, 天马行空
相传, 我国葫芦艺术最早起源于甘肃一带。 人们闲暇之余, 在葫芦上走刀划针, 随意刻画出简单的符号, 自娱自乐。
后来, 人们开始在葫芦上作画—— — 神话故事、 佛经佛像, 并配以山水花鸟和诗词书法。吉祥的葫芦与精美的绘画, 完美融合, 呈现出别样的视觉盛宴。 随着技艺的纯熟, 工具的专业化, 葫芦雕刻艺术家开始模仿徐悲鸿、 齐白石的山水名画, 将它们雕刻在葫芦上, 创造出别样风采的彩画葫芦。
由于葫芦表皮质地细致, 易于雕刻着色,加上古朴别致的造型, 玲珑有致, 使得人们竞相在小小的葫芦上放飞艺术想象……其中, 葫芦雕与刻葫芦, 是最流行的两大工艺手法。
葫芦雕将雕刻、 火绘、 拼接工序融为一体, 以葫芦之身, 展现立体艺术; 刻葫芦, 顾名思义, 是在葫芦上刻字刻画, 追求平面艺术。葫芦雕刻哪家强, 山东东昌数第一。 从选材到加工, 从题材到风格, 东昌雕刻葫芦首屈一指, 作品外观精美, 寓意深刻, 内涵丰富, 艺术价值极高。
葫芦也卖萌
在国外, 葫芦大走幽默俏皮路线—— — 葫芦的人生, 多了一份童趣。
瞧! 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憨态可掬的卡通造型—— — 它们是美国人 LisaMeehan 创造的葫芦玩偶。 LisaMeehan 以各种形态的葫芦为基础, 结合裱糊、 黏土粘贴等工艺制作出各类玩偶, 令人爱不释手。
美国织物艺术家纳丁·斯皮尔也沉醉其中, 乐此不疲。 她的灵感超越了葫芦的界限, 以松果、椰果、 葫芦、 贝壳为原材料, 然后用不同的图案装饰它们。
值得一提的是, 有人将葫芦的外壳打磨至厚薄不同, 用来透射不同强度的光线。 在外壳上刻一排排小孔, 灯光射入后, 效果如梦如幻, 仿佛置身于奇异绚丽的幻境之中。
葫芦摇身变成手鼓, 并不复杂。 将葫芦上下切开后, 取“肥胖的中段” 作为鼓身, 用胶水将皮革粘贴在葫芦的切割面, 用绳子将上下皮革系住, 一个简单的复古葫芦手鼓就大功告成了。 当然, 你也可以在葫芦上 DIY 出个性图案, 而被切下来的“上葫芦” 还可以制成小沙锤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