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CBA公司:赛程变更和裁判革新
- 来源:篮球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25 15:17
随着全明星周末的落幕,CBA本赛季常规赛开始了最后近三分之一的赛程。CBA公司本赛季在赛程安排上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改变,判罚规则和裁判管理制度也有了许多新的举措。多方改革带着CBA一步一步走向季后赛。台前,赛况日益激烈,殊不知幕后,也曾是斗转星移。全明星开赛之前,本刊记者再度探访CBA公司,了解到一些台下的故事。
赛程赛制改革
相比以往,本赛季在赛程安排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从每周固定的三天比赛变成现在的每周六天比赛,而且每天的场次并不均衡,有时候一天能同时进行九场,有时只有孤零零的一场。对于这样的安排,CBA公司竞赛部相关负责人做出了解答:“以前的赛程是根据央视转播的时间而定。这个赛季一方面是希望让球迷看到更多精彩的比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转播方的制作压力。以前尝试过将时间错开,但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的赛程虽然看起来好像有点杂乱无章,其实还是以三、五、日三轮比赛为主轴,在不打破轮次概念的前提下,将以前一天的比赛拆分成两天进行。同时假设每座球馆在比赛当日都能够正常使用来进行编排。而考虑到交通、球员状态等,又要避免球队打背靠背的比赛,这才导致赛程分布不均匀。之后再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做出一些微调,形成最终的版本。
“编排赛程是一项大工程,我们的专业团队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支球队的每一个场外因素,经过了无数次调整,耗时整个休赛期,才最终制定出这样的赛程。”竞赛部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这样的赛程安排也许不是最完善的,但一定是最合理的。季后赛编排的新尝试,也是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俱乐部的呼声很高。之前的晋级比例确实稍微低一点,我们想先尝试一下,尽量在不影响常规赛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两支晋级队伍,允许10支球队进入季后赛,以此提高俱乐部的投入力度和竞争意识。”
监督裁判工作
除了赛程调整,本赛季CBA公司在裁判制度上也有了新的改革。本赛季之前,在没有人承认错误的情况下,错判、漏判率居高不下,每年关于裁判问题的争议,激烈程度有时更甚于比赛本身。那时候,官方的“不作为”,助长了问题的滋生。而现在,CBA公司下大力气锐意改革,而且几次出具裁判报告。这就是一种联赛“公信力”的体现,对比着此前的不发声不透明,大部分人可能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处理方式。承认错判改变不了以前的比赛结果,但完全可以约束以后的比赛。平心而论,本赛季的错判漏判相较于以前已经少了很多,改革其实也在促使裁判员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尽量减少赛场上的争议。此外,本赛季还推出裁判员分档分级管理系统,在对联赛前10轮执裁裁判员的表现进行评定后,就完成过一次动态档级调整,其中有6名裁判员升档、6名裁判员降档,同时有10名裁判员档内升级、9名裁判员档内降级。这种升降级制度给裁判员带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帮助比赛筛选合格人才的同时还督促裁判员不断提升自我,这对联赛的公正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还有一些间接因素也是联赛进步的关键,那便是录像回放中心的建立。
建立视频回放中心
上半程比赛里,视频回放中心的使用并不常见,大部分具有争议的判罚,还是由裁判观看现场监视屏回放确定。随后,慢慢有球迷发现,裁判员在面对某次争议判罚时开始在场边打起了电话,像极了非常6+1的场外求助,而这求助对象,就是颇具神秘感的录像回放中心。
神秘,源于未知。很多球迷在得知CBA建立视频回放中心后,便想当然地以为将会迎来一个没有争议判罚的赛季,其实不然。目前CBA对录像回放的使用,的确存在很多需要提升之处,但在NBA,也不是所有的赛场情况都可以看回放。一切,都是规矩。根据NBA的视频回看规则,裁判有权回看录像的情况包括:最初已经被裁判响哨的踩线或出界判罚,裁判有权回看录像;球出界,但无法确定是哪名球员将球碰出界时,裁判有权回看录像。所以如果一个球员踩线并未被吹罚,在球进的情况下,裁判无权回看录像,CBA录像回放也没有把这样的情况列入回放范围之内。那为什么踩线这样的事情,已经能做到全场无死角的NBA,却不放在回看之列呢?道理并不难懂——如果每一个犯规或违例都需要通过录像观看,那现场还需要裁判做什么呢?直接技术台工作人员看回放指挥就可以了。从技术上说,这的确没问题,而且必然更加公正。但这样的话一场比赛估计要打5个小时,对观赏性损害太大。
这也就是为何常规犯规也是不能改判的原因。很多像打手、带球撞人、碰瓷、移动掩护等犯规,NBA也存在很多误判,但却不会更改。哪怕裁判自己都后悔了,也不能改判。这是保证赛事精彩的前提。因此哪怕NBA已经如此成熟,世界上仍不存在绝对公正公平无瑕疵的篮球比赛。
必须要强调,如今的CBA,视频回放中心只是作为临场裁判判罚时另外一只眼睛。它的本质功能只是帮助裁判,并不是直接做出判罚,最终吹罚权还是交给现场裁判。因此,现场裁判的录像回放意识和能力就变得特别重要——什么情况下判断要使用录像回放?什么情况需要电话求助于回放中心?在该用的时候使用回放,同时保持比赛的流畅和观赏性,如今CBA对裁判的要求确实越来越高。
裁判的能力和执法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今CBA的裁判队伍要赶上外界的期待,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至少裁判员举起电话拨通回放中心的一幕,已经代表了一种进步。
当然,要进步的还不仅仅是现场裁判。CBA的视频回放中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和NBA的差距依然不小。如此看来,CBA的视频回放中心在质量上的提高要依赖于传输技术成本的下降以及后期商业开发的推进。此外,回放中心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初出茅庐,这支队伍的建设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
职业化是一个方向和手段,但绝对不是一个目标。通过改革,CBA联赛正有条不紊地朝着努力的方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