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外政治、經濟、金融局勢變化之大、之快,令人乍舌與歎為觀止,且其牽動樓市動向之核能量,更是不容小覷,看來二〇一八年的黑天鵝﹁群﹂的數量,並不亞於剛剛送走的二〇一七年。
全球股市以下跌警示中美貿易戰之危害
首先,兩會甫於三月二十二日結束,其中與房地產有關的議題包括:房地產稅、共有產權房、租購同權…等達二十五項之多,各方專家、研究機構還來不及仔細評估將對樓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與變化?美國時間三月二十二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制裁所謂針對中國﹁經濟侵略行為﹂的總統備忘錄,將對總價值約六百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隨即通過外事部門及各種管道表達﹁不回避、不退讓﹂之堅定立場與決心,於是一場前所未有、史詩級的貿易戰﹁劍在弦上﹂。
相形之下,美聯儲幾乎於同一時間段宣佈加息︵今年第一次、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以來第五次︶的重磅消息,一反常態受到冷遇。畢竟中美是世界排名第一、二的經濟體,彼此發生激烈的對抗與相互報復,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相信這正是國際主流股市不約而同、紛紛明顯下跌的重要原因。
中美貿易戰本就不可避免且不論特朗普這麼做的深層次意義為何?以中國當前﹁新經濟﹂的發展狀態及出口所占GDP的比例覌之,他的﹁困獸之鬥﹂勢將無法改變、逆轉美國持續滑落的國運,其興衰已步入﹁死亡交叉﹂,因此,我判斷此次戰役可望半年內在中國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共贏之運作模式,﹁禮貌性﹂折衝樽俎的溝通、協調,讓其﹁有面子﹂的情況下﹁偃旗息鼓﹂。因為拖得越久,對兩國之貿易發展都非常不利,尤其是美國的政治體制既不允許也不能承受長期的經濟消耗戰。
那麼,所謂的﹁中國之新經濟形態﹂將把樓市帶往何方呢?我的判斷是:早在新一屆政府上台時便對中美經貿發展的前景充分認知,隨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不斷創新與取得突破性成就,兩國貿易長期存在的互補作用︵中國生產、美國消費︶就轉化為競爭關係,可預見的衝突與摩擦﹁躲得過初一,躲不了十五﹂,勢必將層出不窮、越演越烈,在我看來,今天的﹁攤牌﹂未必算是提早引爆,因為我們也已做了四年準備。
中國崛起在此一舉
過程中中國在﹁十三五﹂提出十九個城市群規劃,並﹁舉全國之力﹂積極推進高鉄建設︵至二〇二〇年鐵路里程將達到十五萬公里,其中高鐵部分三萬公里年均增長率百分之十一點六,皆為世界第一︶,提出三大經濟引擎大面積﹁擴圍﹂的﹁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一體化提速﹂的創新構想,其實就是在因應隨時可能發生的、以美國為首之國際貿易摩擦,試圖建立以內需為主、外貿為輔的﹁經濟內循環﹂發展模式,而以中國人口數來說,這是最恰如其分、務實的雄偉藍圖。如此一來,中國樓市的動向便躍然紙上:透過居民數限制︵各種購房限制規定︶、城市群運作、高鉄串連、產業梯度轉移,以一線城市為首的都市圈、城市群樓市將率先迎來前所未有、同為﹁史詩級﹂之發展契機,進而發揮帶動作用,向內陸城市群推進、延伸。
那麼終極問題來了:中美貿易戰將使此一﹁經濟內生、閉環﹂之計畫推遲還是提速?我看是提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