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动物大迁徙

  随着旱季的来临,坦桑尼亚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生存,由“前锋部队”斑马、“中间主力”角马、“压阵部队”瞪羚组成的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它们从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公园南部,迁徙至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迁徙途中,不少食肉动物蠢蠢欲动,如非洲狮、猎豹、秃鹫、鳄鱼;也有来自其他食草动物的友好问候,如大象、长颈鹿等。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为你呈现一场东非大草原上的迁徙盛宴,在聚焦迁徙大军时,还会关注东非草原上的其他动植物,让你领略自然界的传奇之旅。

  东非动物大迁徙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信很多看过《动物世界》的人,对东非野生动物迁徙的画面并不陌生。成千上万的角马一路北上,狮群、尼罗鳄围追堵截,生存和死亡每天都在东非草原上演。那么动物大迁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割草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动物大迁徙发生在什么地方。东非动物大迁徙,发生在塞伦盖蒂大草原和马赛马拉大草原之间。野生动物(主要是角马、斑马、瞪羚)为寻求水源和食草,每年都会进行规律性的巡回迁移活动。

  东非这片横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来了,草就葱绿茂密。旱季来了,草就干枯稀少。动物也得吃饭啊,尤其是上百万头的牛羚—也就是角马,需要大量的食草。聪明的动物,经过苦苦思索,突然发现,原来跟着雨水,一路走一路吃就好了啊!于是,就有了每年都上演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队伍由三部分构成:前锋部队、中间主力、尾部断后。

  就这样,三大主力加上各种捕猎的食肉动物,浩浩荡荡的数百万队伍在东非草原上年复一年,一路吃过去。迁徙队伍就像一个巨大的割草机,是的,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割草机!移动在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它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在东非草原上转圈圈!

  每年2月份,角马大军来到塞伦盖蒂南部的恩杜图附近,在这里产仔。6周左右的时间,大概有40万头小角马降生。因为在3月就要随成年角马向西北方向迁徙,所以它们要快速地吃草、长大,4、5月来到塞伦盖蒂西部。6月初,随着旱季来临,动物大军迅速北上,在7月初来到巨型尼罗鳄蹲守的马拉河边,开启号称“天国之渡”的横跨马拉河之旅。

  从7月直到9月上旬,动物都在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交界的马拉河附近吃草。进入9月下旬,动物大军会重新向南跨过马拉河,追随着10月初开始的塞伦盖蒂的雨水,一路向南。1月底或2月初,它们来到塞伦盖蒂南部的恩杜图附近—角马们降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孕育下一代。

  星球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大戏

  作为城市人,来到非洲草原,当我第一次远远看到一匹斑马、一只长颈鹿的时候,异常兴奋。随着深入草原内部,动物越来越多。忽然,几百只角马从越野车前方奔袭而过,我们停在路边,看着前方的角马群从右向左横跨公路,掀起一片漫天飞扬的尘土,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万马奔腾”。

  来到马拉河边,我运气非常好地看到了角马过河。它们先是在对面的岸上犹豫、徘徊。然后,带头的角马不断试探不同的过河点,寻找没有尼罗鳄的渡口。忽然,带头的角马一跃而下,后面的队伍纷纷跃入河中。顿时,马拉河被横渡的角马群拦腰阻隔,角马的叫声低沉而浑厚,响彻马拉河两岸。这就是“天国之渡”!明知河中可能有尼罗鳄隐匿蹲守,为了生存,义无反顾,显得异常悲壮。

  除了角马过河的悲壮、磅礴,还有大自然的美好。清晨,当我看到成群的角马从帐篷酒店门口奔袭而过,我忽然感觉,原来人类和动物可以如此亲近、如此和谐。当我看到大象在灌木丛中漫步、斑马摆着尾巴悠然散步,对美好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

  然而,最令人难以忘记的,却不是以上这些,而是一双眼睛。

  当镜头对准刚刚捕猎完的这对非洲狮母子时,母狮这个眼神,我永远都无法忘记。母狮眼神中透露出的警惕、冷峻,似乎在表示她可能随时要冲出来保护幼仔。这样的眼神,在动物园中是永远看不到的。

  我想:这才是它们应该有的模样!野生动物,应该像这样生活。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在不断压缩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希望我们的发展,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非洲草原上看到这样冷峻凌厉的眼神,而不是动物园中呆滞的目光。

  东非动物大迁徙,毫无疑问是这个星球上最震撼人心的自然大戏之一。希望年复一年,我们都有机会能亲眼目睹,就像几百万年前一样。

  撰文、摄影/李志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