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院建筑设计的四个理念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院,建筑,城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10 20:05
现代医院建筑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建筑类型,其对各类人群动线的设计与管理已经超过商业建筑,住院部分与医护暂居部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可比居住建筑与酒店类建筑,且因其各类供应工艺的要求,使综合医院包含了数以十计的工业化流水线。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总结出医院建筑设计的四个理念
与城市相融
如今,城市环境的连续性很差,使得人在城市中的行为、空间感知、心理感受等也“支离破碎”,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机动车交通与人行的冲突、城市中各类空间关系的难以辨别、人在空间转换中的巨大落差与迷失无助、城市形态的冲突等情况在医院建筑环境中尤为明显,很多医院与城市之间以及医院自身内部的连续性也很差。如何使医院与城市有效地相融?
首先,从交通上与城市相融,如长沙6 号地铁线被称为“医疗专线”,它连接了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等核心医院,使城市的公共交通与医院进行良好的衔接。如此,医院入口空间的设计既要能有效地使去往医院的人群顺利到达,又要避免非医院人群对医院产生的干扰。再比如出租车与网约车,很多商业建筑包括酒店、写字楼、零售店等都会设置专门的出租车上落客区与扬招点,但在医院中,这种专门的设计还不太常见。此外,还应尽量实现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人群均能无障碍地从城市边界去往医院。可以说,医院的交通跟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是非常关键的。
以岳阳某医院为例,该医院的城市面宽非常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巧妙地结合了人行天桥和人行天桥下部的空间,设置了一个在城市中清晰可辨的出租车上落客区。对患者来说更安全、更方便,而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他知道应该何处落客,不会去阻碍其他交通动线。
望城区人民医院的设计让我们反过来帮助城市交通实现了一个更优的组织方式。该医院面临的雷锋大道是城市的快速通道,按照规划,医院不能于此开口,但医院周边的其他次干道上已有了学校、幼儿园和其他城市功能,也很难设置医院的出入口。经过多轮方案推敲与对比,我们利用医院红线内的空间设置交通辅道归给城市,然后在这个辅道上开出通向城市快速通道的一个辅助交通系统。医院交通通过间接过渡的方式进入到城市快速通道,既很好地解决了医院交通入口的问题,也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其次,从城市空间到院区空间、从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均应注意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从城市环境的形态到院区建筑的形态也应注意协调与可识别性。
与景观相生
很多人认为医院建筑设计是模式化设计,如集中式布局、单元式布局、分散式布局、混合式布局等。这种功能模式被引入之后,往往就会抹去当时当地的城市与地理环境,会出现雷同、没有特色的城市环境与院区环境。一般地看,医院占地面积比较大,有条件保留原状环境中的山体、水体等地理信息,周围居民对这些环境已经形成了心理依赖,很多人生故事也发生在这种地理环境之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抹去这些地理信息,首先是对人的不尊重,其次会丧失这个城市的特性。
以桃江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为例,规划局划定红线时,在医院正中央划出两座山头和一个小湖面作为城市的绿地公园,医院的用地被这个绿地公园切割成多个尺度不一的地块。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医院规划能够适应这种场地特征,我们把这种不利因素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去处理——将所有的医疗功能围绕山体和水体进行组织,形成了一个环山绕水的布置方式,把医院内部景观区和面向城市的开放区域进行异于常规的环境协调。面向城市时,医院功能是特别讲究效率的,而面向山体和水体时,我们的空间是充满着情感因素的。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红线范围之内有两个水库和一些小山头,当地规划部门希望能够慎重考虑水体的保留,我们在设计中同样把山体和水库变成院内环境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医院拥有了较好的自然环境,同时又将环境还给了城市。
患者的康复主要依赖于三个条件的支撑,一是医疗,二是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环境支持,第三点就是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质量及自然景观,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以医疗工艺为核心
医疗工艺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核心。近年来,建筑设计界对医疗工艺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系统化,我们也投身其中。医疗工艺的设计不仅是自上而下由理论和经验对实践的指导与规范,也是每一个科室与医护工作者工作经验与期望的总结。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工艺流程,往往会成为医院设计的核心因素,在为设计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个具备合理的医疗流程的医院,应该呈现出便捷而易于认知的效果。
医疗工艺对空间的需求,是医院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在这基础上再引入其他因素来完善设计。以门诊大厅为例,作为就医行为的起点,其使用环境复杂,应分别从患者、陪同人员、医院服务人员等不同的使用角度予以考虑并进行拟合。在浙江鑫达医院的门诊大厅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医疗流程中不同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不同,做出分合相宜的功能空间设计。此外,医疗工艺流程之中,除了医护工作、患者就医、行政与后勤管理等人的动线,物的动线也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应充分保障物流通畅,同时关注人与物的接触界面。在湘雅常德医院的设计中,我们对于设备维护与更新、洁物输入与发放、污物收集与运出分别划分不同的货运站场与通道,构建了一个安全而高效的物运空间网络。特别为各类洁物的运送设计了一个由不同出发点(包括药库、中心消毒供应、营养厨房、洗衣房等)通往每一个护士站的洁物通廊系统,可以在机械物流之外实现基于人员及电瓶车的物品输送,未来可以直接升级为机器人的运输方式。
保持弹性设计
从以往的医院设计经验中可以发现,即使是一个近期建设的医院,在使用超过10 年后也会像得了慢性病,运转效率越来越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对诊断、治疗、使用装备等会提出新的要求。而医院设计之初,往往难以预见到未来有这么多复杂的要求,导致了医院现有环境与未来的医疗工艺、设备等升级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医院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模式是相对静态与封闭的,缺乏弹性。此外,还会出现难以预测的类似新冠肺炎的传染疾病暴发,从而带来突发式的对医院的巨大需求。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址已有百年历史,我们在院区的规划中,本着“继往开来”的概念,使院区在未来每期更新建设计划中都保持充分的弹性,既维持医院的运营高效,又为发展腾挪出充分的空间。
医院的发展必定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准确预测它会如何变,但是我们能够在医院中适当做出一定的弹性空间与弹性管理预期,来适应未来医院的变化。在医院设计中保持弹性,正是以当下面对未来的一种设计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