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时间”的意义(同期评论)

  • 来源:红豆
  • 关键字:探索意识,小说家,思考
  • 发布时间:2021-02-01 17:07

  周明全,1980年10月生于云南沾益。《大家》杂志编辑,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昆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等理论刊物发表文章多篇。著有《隐藏的锋芒》《“80后”批评家的枪和玫瑰》《“70后”批评家的声音》《中国小说的文与脉》四部,策划主编《“70后”批评家文丛》(与陈思和共同主编)、《“80后”批评家文丛》等多部大型丛书。

  丁小龙是个很有文体探索意识的青年小说家。《零年》体现了他对小说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也许这是一个我们不大关注的维度,或者说我们不大习惯从这个角度考虑小说的艺术。西方以史诗为源头的文学重视叙事性和时间性,而中国小说的传统则大异其趣。中国传统小说中对事件的叙述和时间的秩序感并不如西方文学那么重视。中国的小说往往重视描写事件、情节之外的东西,是非事件化的。因此,丁小龙关于小说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在创作中的尝试十分具有探索意味,它体现了年轻一代小说家对小说艺术的探索精神。

  作者以时间来结构全篇,通过时间之流中的事件和心理描写,展现人生的存在。小说以弟弟去世后五年内“我”的经历“敷衍成篇”,把小说按第一年、第二年……分为五段。时间作为容器,包容了所有的存在。这样写暗含的意义是,以弟弟的去世为中心,写它对我造成的影响,“我”的存在与之构成了对话。

  整篇小说笼罩在叙事者的声音中,这是一篇姐姐的自述。小说一开始就是高潮,比她小一岁多的、亲密无间的弟弟去世了。小说始终没有说明他是为何去世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叙述者不断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拼合出一个模糊的故事来。弟弟热爱读书,他最爱的书就包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他在书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然而眼前是孟庄晦暗的现实,而且无法逃离,“孟庄的生活太苦闷了,每一个人都想要逃离,但很少有人能够逃出”。这两个世界的距离是如此巨大,大到无法弥合,痛苦而无望的他最后选择了自杀,以这种方式完成对自我的超越。茫茫无际的大海象征了更广阔的天地,而他想寻找到梦想中的白帆船终不可得。

  整篇小说始终沉浸在伤逝的气氛中。姐姐和弟弟的人生显然具有对比的意味。一个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而选择放弃现世和现实,另一个则怀抱忧伤在这个狗血且冷漠的世界中活着。“我”最终随着当软件工程师的丈夫来到了澳大利亚,在澳洲最终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和白帆船。姐姐帮弟弟去了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但也忍受了他不愿意面对的挫折、失意、冷漠、孤独……

  小说把女性的种种困境表现了出来:怀孕辞职而失去自我,丈夫的冷漠和隔阂,经济和精神都很难独立……而作者描写女性的经历和孤独,细致入微而时有神来之笔。写夫妻二人关系的崩溃和冷漠,只通过一个细节便画龙点睛。“我”洗碗划破了手,“他走了进来说,声音小点,别把娃吵醒了。我走进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清凉的水冲洗手指上的血,只留下一道疤痕。我抬起头,看着镜中的自己,身材臃肿、眼神涣散、发色干瘪,最致命的是,我眼角和脖子上的皱纹变得更深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更糟糕的人。对着镜子,泪水从眼角流进了嘴角。”

  小说的可贵在于细节的传神,让人如临其境,同时又指向中心。这篇小说最成功之处是把一个女性遭遇冷漠、疏离之后的孤独感写得入木三分。同时,它们又不仅只是女性个人的不幸,而是人类普遍的境遇。

  如写婚姻的冷漠。“在母亲和孩子面前,他还会象征性地和我说几句话,等到和我独处时,则变得更加沉默。我知道,这种沉默是一种惩罚。至于惩罚什么,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写“我”的孤独感。“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如何哭泣。高兴的时候,我会微笑;难过的时候,我也只会微笑。对,照着镜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只会微笑的小丑。”

  作者十分难能可贵地把这些感觉传达得准确且有表现力。此外,写关于出国的过程中“我”的选择,体现了“我”正一步步变得更加有力及独立,人物逐渐走向了复杂和立体,而不是始终单一地沉浸在伤痛之中。

  作者探索小说与时间的关系,敏锐地感觉到时间的特殊作用,但也体现了小说空间性的一面。小说中主要有两个空间:一个是孟庄以及附近的“我”生活的小城,另一个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孟庄这一个空间在作者笔下写得很成功。比如通过父亲摔死猫的细节写出了无言的郁懑和痛苦,也写出了这个家庭的晦暗,这样的描写令人难忘。然而在另一个空间墨尔本,作者对这里的经历和这时的内心世界几乎是在告知而非表现。我们会读到这样的片段,“来到澳大利亚之后,我始终有一种无法摆脱的疏离感,而这块土地则像是漂在大海上的一艘孤船。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像是一个没有故乡的异乡人。”

  作者写的依然是准确的,但是比起另一个空间“孟庄”的表现,稍微显得抽象。或许作者可以更巧妙地扬长避短。

  其实,在丁小龙那里,“时间”不仅作为小说的结构而存在,他更从本体的层面去看待时间,“时间是我最关注的的艺术主题。在我看来,死亡的主题、爱的主题、存在的主题与救赎的主题等都是对时间这个主题的不同方向的延伸与拓展。”这是很精彩的思考。期待他在更多作品中对时间以及这些主题有进一步的探索和表现。

  责任编辑 谢 蓉

  特邀编辑 张 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