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近十年,一线教师在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资源的利用谈一点教学体会和做法。
1 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为开放式教学做铺垫
生物课要做到从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封闭式教学是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的,那时我国教育受苏联影响较大,推崇“三个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种教育思想把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基地,教学活动大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局限于课堂。然而由于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等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课堂会变得枯燥无趣,有些知识甚至利用多媒体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当地生物资源,例如可从校园中的动植物开始,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探索。实实在在的生物是感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另外,它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能够既让学生获得掌握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事物,又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2 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毋庸置疑,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得多,有养殖场、农林场、农产品加工厂,有公园、花木场、动植物标本馆,也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面的素材,如湿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教师在发掘地方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地生物资源发掘的过程中会涉及参观、访问、讲座、论坛等多种途径,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了解生物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从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可让学生从当地河流中取水,对其水质进行调查、检验;在教学古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参观动物园和标本博物馆;教学传染病时,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卫生防疫站,了解病毒产生过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很多更加直观形象的生物信息。
3 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验证和得出结论等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实验,避免纸上谈兵。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识才能称之为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和谐、高效。例如在说明某种鱼类对不同的水环境均有一定的适应性时,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水质饲养此鱼,并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水族馆请教专业人员,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生动案例和精准的答案。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此鱼的结构,并与其他鱼类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对这种鱼有较深的了解,因此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地理解了所学内容,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生命现象,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化、趣味化,从而有利于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生成。如,DNA 的空间结构像“麻花”、平面结构像“梯子”;学习 “植物向光性”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台上放置的各类花卉的生长情况;学习“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时,可以联想到压在石块下面植物叶片变黄,不能生长而且时间过长还会死亡;学习“植物激素调节”中乙烯的作用时,可以联系生活中一些水果的催熟等。通过我们身边这些熟知的资源实例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生活联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源于平常的生活,经过提炼,融入科学知识而上升为生物理论,并以这些理论知识来解释生物现象。例如,吃相同的饭菜,有些人长得胖而一些人却长不胖;有的人会出现过敏反应,而有的人却安然无恙;瓜类植物要开许多花,但有的花结果,有的花不结果;在夏天,人们总会感到树阴下凉爽而湿润;走进森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经历了哪些过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在孩童时期曾经争得面红耳赤;一对健康的夫妇为什么会生下一个患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传染病危害人类健康,那么传染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又该怎样预防呢?……如此众多的疑问,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出生活实际例子,并注意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对应,用生物科学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使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显而易见,地方生物资源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生物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区宝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同时,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具备紧随时代潮流的教学资源观,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