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压舱石”更稳固
-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粮食,生产,小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06 20:13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达66384万吨,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在粮食库存方面,当前我国处于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同时,企业商品库存明显增加,企业商品库存创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东北地区玉米商品库存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
“全国标准粮食仓房仓容达到6.8亿吨,较‘十二五’末增加1.2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秦玉云说,在全社会总库存维持高位前提下,我国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市场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方进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 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个,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个,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在应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人们的需求一直在提升。我国坚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自2017年起,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累计投入超过815亿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介绍,截至2020年底,各地重点实施9238个项目,其中已开工建设8888个、完工7798个,开工率96.2%、完工率84.4%,除2020年项目,均基本完工或进入收尾阶段。
“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但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要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靠科技。唐仁健指出,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