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目魔眼”,让棉纺高品质从原料端开始

  • 来源:中国纺织
  • 关键字:棉纺,品质,原料
  • 发布时间:2021-08-14 15:44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和市场形势,中国纺织业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新征程。从企业转型升级,到产业链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目标正在不断深入到行业发展的各个层面。

  毫无疑问,优质、高端化产品已经成为企业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从渠道到品牌,从生产加工到材料选择,都被给予了高度重视。纺织生产企业也越发认识到,原料品质的把控正在成为“高品质”的起点。

  近日,由武汉大学DSP 研究所的“智目魔眼”模块新品在湖北宜昌发布。

  经过上百次实验实现3 版本迭代

  在满足国内棉花需求方面,新疆棉为中国纺织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有关数据表明,在2020/2021 年度,新疆棉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7%,且其中机采棉占比超过80%。一直以来,中国采皮棉中特有的地膜碎片去除难问题,已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新疆地膜呈透明、淡黄色,在可见光下很难区分,使得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奏效,直接影响棉纺厂的生产加工和终端产品品质。

  武汉大学DSP研究所曾霖博士介绍,针对地膜问题,当前的异纤清除机主要采用偏振光检测和魔眼模块两种手段,两者皆为国外厂家所有,拥有专利技术,但两项技术针对地膜的有效检测性能分别约为40% 和60%,仍不能满足客户对纱线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切实解决新疆棉地膜问题,助力中国纺织业实现高品质发展,武汉大学DSP 研究所于2017 年开始展开立项研究,着力攻关。

  在历时4 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6 位博士、20 多位硕士以及上百名工程师投入该项目研发。在经过上百次实验论证、实现3 个版本迭代后,最终获得全面成功。

  集万千智慧于一身 PP 综合检测超85%

  集万千智慧于一身的“智目魔眼”,究竟有哪些魔力?何以赋予棉纺企业高质提升的极大能量?曾霖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智目魔眼”对地膜和各种不发荧光的白色PP 的综合检测性能突破 85%,已远超行业以往水平。“智目魔眼” 的最大特点:淡浅色、透明、白色不发荧光异物,采用传统检测方式跟皮棉难以区分;但这种异纤在光泽上跟棉花有明显的区别,借助红外光散射原理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智目魔眼模块可以让地膜、乃至不发荧光的白色编织袋等异纤无所遁形。

  智目魔眼模块自带测速功能,可对每一个异纤实时测速。即使在棉速不稳的产线,也能精准打击,并实现极小的喷花量。据介绍,“智目魔眼”技术已经应用于其第二代异纤机中,新款机型实现了全方位改进和升级。

  第二代异纤机采用全新机体结构和外观设计,产品涉及2021 款-N 型和2021 款-R 型两款异纤机;新研发的多光谱相机,分辨率比老款提升2 倍,可有效提升纤细异纤的检测率;将人工智能算法商业应用于异纤清除机,实现了设备检测率和喷花量性能指标的大幅提升;结合人工智能和云网络,推出棉花异纤含量报表服务,用户可以在云端及时追踪棉花异纤含量波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