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有公共设施规划改造方舱医院的浅析与思考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院,武汉,思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0 16:31
武汉作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核心防疫区,依照集中救治、床等病人的原则,紧急改造建设了一批方舱医院,实施分类救治,应收尽收,控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利用现有公共社会资源规划和改造方舱医院,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是迅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方法。结合本次疫情,本文从方舱医院的特点、建设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方舱医院的概念及特点
方舱医院,通俗地讲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为模块化组合,适合特殊情况下快速部署展开,对环境要求少、适应性强、救治功能范围广。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方舱内不仅具备流动水洗手设施、药品及无菌物品存储、器械消毒灭菌、持续的电源供应等条件,还可开展手术,进行检验,彩超、X 射线、CT 等检查,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伤员救治等任务[1]。
方舱医院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具备高机动性,部署快速。方舱医院可以根据现有场地迅速分区、分模块开展工作,在短时间内达到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所需要的三区两通道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间的交叉感染,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为抗击疫情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效率。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前往湖北支援,方舱医院的建设,有效地在短期内提供了符合条件的救治场地,整合了优质医疗资源,快速为轻症和普通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就医条件。
方舱医院的建设形式
根据我国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第45 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2]。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确诊和疑似病例不断增多,远远超过了原先定点医院的收治容量。为进一步加快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的目标,针对床位数不足,政府先后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紧急改造为方舱医院,以解决大量轻症、普通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武汉市先后建设了16 个方舱医院(见图1),开放床位1.4 万张,救治各类新冠肺炎患者,成效显著[3]。通过本次疫情,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总结,同时,如何做好平战结合,利用现有的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战时规划与改造,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依托高等院校建设方舱医院
高等院校一般具备一定规模的学生宿舍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结构完善,特别在节假日期间,没有学生居住,便于腾挪快速改造,但一般仅适用于疑似患者使用。以本次江汉大学方舱为例,紧急征用了9 栋学生宿舍楼用于疑似患者的隔离用房。疑似患者和医护人员分楼栋区分,用学校连廊作为缓冲半污染区,区分洁净区和污染区,便于疑似患者集中收治和管理,有效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利用学校空间优势,大型露天操场可作为转运患者场地,大规模的露天空地可作为移动医学检查设备的安装地点。
依托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建设方舱医院
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一般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交通较为便利,而且周边较为空旷。其内部结构完整,无需进行结构方面的改造,消防设施完善,若有需要也可增设消防设施。为了同时举办多个展览的需要,一般会设立多个会展大厅或会展场馆,体育馆也会有不同的比赛场地,因此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改造起来也相对容易,一般适用于轻症及疑似患者使用(图2)。
以本次武汉市国际博览中心方舱为例,展览中心面积约18 万平方米,相当于17 个足球场大。展馆内部采用无柱设计,室内净高达17.5 米,用滑动移门进行分隔。征用后可以先初步使用滑动门进行简单的分隔,按照三区两通道的基本原则来设立,保证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中间没有交叉;洁净通道与污染通道互不共享。床位尽量以护士站为中心,按“鱼骨状”分布,4 至8 张床位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用隔断隔开,做到各组之间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每个区的病床数不宜超过200 张。在洁净区和污染区中间须按院感的要求设立缓冲区和次级缓冲,缓冲区内须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者移动紫外线消毒机。根据病床数量来按比例设置移动卫生间和盥洗室,场馆内的原有卫生间就作为医护人员专用,患者使用的厕所要和医护人员分开,污水做到严格分流。
病区内应采用封闭式垃圾桶,在靠近污物通道处设置医疗废弃物暂存间。若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负压系统,负压排放应在建筑物顶端三米处,往下风口排放。信息化方面考虑到方舱的患者大多为轻症,有自主的活动能力,可以按组为单位设置呼叫铃,舱内安装无死角的监控系统。选用移动CT 室和移动检测设备,便于患者恢复检查使用。
利用开阔的空置场地搭建临时板房式方舱医院
临时板房式方舱医院类似野战医院,在突发应急情况下采取搭建临时活动板房或者成品箱(帐篷)式板房的形式,按照感染性疾病院感和医疗流线要求,对平面布局和通风系统进行一定改造,增加医用气体系统、部分医疗设备,达到可以快速收治患者的目的。例如本次武汉紧急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就是典型的临时板房式方舱医院,具备了医疗基本救治功能,充分聚集了优质医疗资源,短期内实现了“应收尽收”的关键目标(图3)。
同时,结合本次武汉市方舱医院建设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论证和研究,住宅小区是不宜建设方舱医院的。小区一般由较多的楼栋、商业用房及物业用房组成,虽然商业用房可以改造为临时食堂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饮食,采取集中送餐制防止交叉传染;物业用房可以改为医护人员办公室,物业库房作为防护用品存放的仓库;住宅楼可按照疑似、轻症、重症病例分楼栋区分;但将住宅小区作为方舱隔离点的弊端就在于不便于医护人员实时监护,若加装摄像头时间成本又太高,只能安排大量医护人员进行巡查,一定程度上浪费医疗资源,影响救治效率,因此不建议改造为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改造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建设选址
选址是方舱医院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方舱医院的选址应尽可能覆盖各个区域,有效串联起社区和医院,作为关键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考虑到每个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同,存在差异化,前期选址工作要进行大量的论证。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远离居民区和人员密集场所,处于该区域的下风口位置;二是要交通便利,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及时转运;三是场所内部结构便于快速改造,具备一定的功能性。按照以上原则,武汉市从最初的征用大型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到陆续征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库和部分高等院校进行方舱医院改造,着力提升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
要特别强调的是,临时板房式方舱医院的选址在满足上述几个方面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块是否平坦、是否处于下风区域、是否远离城市水源地、周边是否有足够大的空置土地可以快速征用等条件。
建设标准
目前,方舱医院没有单独的建设标准或者设计规范,因为方舱医院的改造,由于本体建筑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工业厂房,优势在于通风条件良好、空间大,但内部装修、消防设施改造内容多;大型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内部装饰、消防等条件较好,但须要增加独立通风系统等。方舱医院不同于一般的公用建筑,还要严格按照院感规范设置医疗流线,特别是针对感染性疾病,要严格参照三区两通道的基本原则进行建筑布局,应严格设置缓冲区,一更、二更、衣物存放以及淋浴区,避免洁污交叉,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重安全(图4)。方舱医院应按床位数量设置一定比例的厕所、盥洗间、洗浴间供患者使用(图5);如室内无条件设置,可参照武汉市国际会展中心,考虑紧靠病区安放移动的卫生间、淋浴间及盥洗池;方舱内各通道应设置明显并且合理的消防疏散标识,并设置消防灭火设施,如无固定灭火设施,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以保障患者在突发事件下的生命安全;在病区附近的污染区范围内,应考虑配备有防护措施的移动CT 或检验检查场地(图6);为方舱医院及设备配置一定的应急电源;病房区应设置无线网络设备和无死角的监控装置,如有条件,应配备无线呼叫系统。在考虑医疗救治功能、院内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排放问题,病区内的所有垃圾均应按医疗废物处理,每个区域内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密闭垃圾桶并设置密闭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排放则应集中管理,存放的粪便及污水必须经过消杀合规后方能排至市政管网。
方舱医院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在考虑无障碍设施的同时,可在病区内设置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如读书角、健身器材等设施。
方舱医院建设的一些思考
针对此次突发疫情,方舱医院的建设对于我们医院建设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加强相关建设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方舱医院的建设标准体系目前还处于空白,亟需进行系统、规范和全面的研究,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理性的探讨和分析,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适宜的建设标准或设计规范。
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的建设理念
针对方舱医院的特殊性,主要是要从平面布局和通风空调两方面着重考虑平战结合的设计。
平面布局方面,方舱医院具有其独特性,须要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的流线布置,很多普通用房是无法达到相关要求的,但是平时按照这种流线设置又极大浪费空间,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平战结合建设方式:一是公用建筑中未来建设中部分墙体可采用可快速拆卸的材料(图5),在突发情况下可以迅速拆除形成开阔空置场地。二是多楼栋的公共建筑体在未来建设中可以考虑以连廊的形式相通,在突发情况下可以合理利用连廊作为缓冲区,以楼栋为单位,一个楼栋为污染区,一个楼栋为清洁区。三是可适当增设电梯数量,在突发情况下可随时转化为污梯,在流线上创造更多可操作性。
通风空调方面,一般公用建筑通常都是采用一套送排风系统,从而导致在改造过程中无法有效分隔污染区和清洁区,更无法达到负压要求。在未来建设中可采用分区设置送排风系统,以确保在应急情况下,可以快速进行分区,保证空气互相不交叉,同时应在屋面设置变频的大功率排风机,可在平时和战时迅速切换。
要加强医院建设管理者的知识储备
方舱医院和医院建设存在交叉性,既相似又存在显著差异,既要保障医疗体系中院感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又要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下尽可能快捷、经济地改造,这对医院建设管理者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