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双重标准?

  不止一次听到一个朋友感叹:许多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同样的款式甚至同样的价格卖到国内,品质总是比出口差一些,甚至有的相差很多。难道中国消费者不需要,或者不配使用高品质的产品吗?什么时候出口产品的品质能够与内销产品对齐?

  这不仅仅是行业规范的问题,而更可能是行业自信,甚至国家自信的问题。但细究起来,其实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标准。出口产品要满足欧美尤其是欧洲相比于国内严苛数倍的标准,从原材料到加工过程甚至包装。这样详细和严苛的标准之下,产品的品质也就有了保证。

  其次是违约的成本。所有出口型企业都知道,和欧美买家做生意,一旦因为某一项“不达标”而形成违约,对方不仅会退回全部成品,甚至可能索赔。

  还有信任成本。一旦因为品质的问题失去信任,供应商很可能会被整个行业被列入黑名单,从此很难获得订单。

  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出口企业在产品的品质上不敢有半点马虎。而回到国内,很多标准甚至是有关部门的“抽检”,都形同摆设。很多时候,遇到蛮横的卖家,买家甚至不得不吃哑巴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个招牌不行了换个马甲继续做,种种行为让行业的“下限”不断被拉低。

  更为严重的是,当一部分人因为投机而暂时成功,就会挤压那些遵守规则的人。劣币驱逐良币,你的价格低,我的更低,而更低的代价就是用更差的原材料、工艺。许多做产品的人都会遇到这种难以回避的恶性竞争。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有“裂痕”,便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今天的家居业,仅仅在能够提供令人放心的“品质”产品上,就有着巨大的机会。许多靠着夸大营销而“忽悠”消费者的品牌,许多品质一般却吹嘘“特异功能”的产品,越来越经不住考验,最终“人设”崩塌。

  我们在迎接的不仅仅是国货、国潮,更是品质的回归,在这个潮流面前,所有的技巧、谋略都要让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