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现场编程

  从事产品生产制造的企业通常都“生活”在世代相传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流程之中。这些由一线生产员工掌握的特殊技能和技术知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进入数字化时代。

  Tulip公司实现了生产车间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并且是在不需要IT技术专家参与下的数字化。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一套无代码编程系统——无需编程技术知识就能创建工作流程应用程序的“车间操作平台”。这一平台能够为车间的许多日常工作任务预先设定配置参数,利用应用程序可以一环扣一环地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链”。就像电影导演将一个个分镜头剪辑成一部丰富多彩的“大片”一样。

  在Tulip和DMG MORI两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平台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今天,DMG MORI公司利用Tulip无代码编程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设备和车间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并且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例如,DMG MORI公司在Deckel Maho机床的主轴生产过程中使用了Tulip无代码编程系统:车间的生产员工在生产现场就能完成Tulip应用程序的编制。

  最重要的是,在Tulip公司的帮助下,DMG MORI公司在客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例如,在生产车间里可以通过外加的显示屏或者通过平板电脑将控制软件引入到生产现场的控制台、工作站中。这就使设备操作人员能够将机床设备Celos控制系统中的CNC数控程序直接显示在外接的显示器或者平板电脑上了。

  更多的数字化可能性

  但Tulip无代码编程技术的应用程序并不局限于生产加工领域。理论上,这一编程技术可以将所有的手动操作过程“转变为”数字化控制过程。使用这一技术的企业只需决定从哪一个最有意义的车间开始“自下而上”地开展这项工作就可以了。参与无代码编程数字化的体量越大、创造性越大,成功的速度也就越快、获得的成果也就越多。

  Andreas Lupold液压技术有限公司在组件装配过程中将Tulip无代码编程技术当作辅助工具使用,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在使用这一辅助工具之后使我们能够在组装工作开始之前就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另外,它所采集到的数据,例如扭矩或者压力等等也都可以用于质量管理。”Tulip公司运营经理Marcus Joos说道。

  MS超声技术有限公司利用Tulip无代码编程技术采集自动化设备的上下料数据。每辆车中的物资和装置数据都由车间操作平台采集起来。生产调度员Patrick Polster说:“尤其是在多班次的、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跟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下而上的工厂数字化反思

  Tulip公司将传统的、模拟控制的生产过程带到了数字化世界。可以自由编程的应用程序支持,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失误。无代码编程技术为车间生产人员提供了利用现代化新技术找出过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成为不断完善改进企业生产能力的有力武器,也为生产制造领域开创性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