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L:成为未来互联世界的纽带

  世界正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互联世界的革命当然离不开连接设备的支持。随着用户接口速度增加,PCI express的速率从16G上升到24G,USB传输速率也从上一代的10G增长到40G,HDMI音频视频的用户接口也从18G扩展为48G……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连接越来越普及,连接设备的市场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对用户接口的速度需求,人们对于充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高速变革之中的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以前汽车上的USB接口只能为手机充电,以后的趋势是平板、笔记本电脑都可以通用。此外,未来无人驾驶的普及对车联网、车与车之间的互联需求增多,对传感器的敏感性要求也将变得更高,这给相关测试以用武之地。”GRL技流信息科技(以下简称“GRL”)全球服务总裁Holger Kunz在采访中说道。

  来自于硅谷的GRL,其血液里根植着“创新”的文化基因,其对早期的技术领导者和标准行业组织委员会一起,联合测试方面的一线厂商进行合作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测试服务方案,并且致力于对最新、最前沿的技术的研究,来为第一批前端创新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汽车行业面临颠覆性变革的新时代,GRL是如何将其创新能力传递到亚洲乃至中国的客户手中的?其又是如何应对时代和行业带来的挑战的?本期,让我们听一听来自GRL全球解决方案总裁孙志强的答案。

  GRL-C3的四个关键词——集成、自动、易用和高性价比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采用无线充电:2016年,无线充电的市场渗透率约5%,到2025年,预计这一数据将达到50%,这意味着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又面临着复杂性的挑战。例如,WPC无线充电联盟协会下面管理的标准——Qi就有1.2.4标准、1.3标准、1.3.1标准等,要进入这一市场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因此在无线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干扰、发热等诸多影响因素。

  以汽车行业为例,随着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无线充电在这一领域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驾乘体验的舒适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其底层设计将变得异常复杂。要实现智能化以及舒适性,就需要配置大量传感器,而传感器之间需要通过走线将其信息互联并汇总给计算机指令中心,这对汽车传输总线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相较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对测试的深度和广度要求高10倍左右,这对汽车测试来说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近日,GRL宣布推出已获得WPC批准的符合Qi Base Power Profile(BPP)v1.2.4 BST规范的官方合规性测试工具——GRL-WP-BST-C3(GRL-C3)测试仪,为开发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潜力。GRL-C3可提供Qi Exerciser、Protocol & Trace Viewer以及详细的CTS-测试执行等功能,为实现优异的测试覆盖率和设计提供了灵活性。此外,GRL-C3可自动进行所有必要的Qi BST 测试,产品开发人员只需按一个按钮即可快速运行完整的合规性和验证测试套件,这使其成为Qi相关研发和合规性测试的理想选择。值得一提的是,GRL-C3简化了设备的无线充电合规性验证,支持所有BPP的Qi规范,可自动化示波器操作及温度相关测量,支持专有的Qi无线充电类型,为开发者提供了快速验证符合Qi标准产品的灵活性。

  在孙志强看来,这一解决方案凝结了集成、自动、好用和性价比这四个关键词背后所代表的价值。集成,是指一台仪器可以解决包含v1.2.4BST合规性测试和BPP、EPP及Qi认证的v1.3测试这四个标准问题;好用及自动化则体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测试并成为测试的“专家”,简单来说,测试者只要把待测物跟GRL-C3设备连接起来,按一下按钮便可自动执行并获得测试报告,这解放了用户以及开发者,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及研发验证上,而不是学习使用测试仪器;性价比不仅体现在产品售卖价格——是同类产品的10%-40%,更体现在仪器每年花在校准上的“隐藏费用”。

  “高功率应用在中国有广泛的前景,GRL-C3目前可以支持到50W的产品应用,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和广大开发者合作,把这些新的应用做到自动集成的测试仪器里,为广大客户的产品研发保驾护航。”孙志强如是说道。

  全面布局电子及汽车重镇,助推中国企业崛起

  “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对于新技术的接纳速度加快,无线充电迅速进入汽车厂商的视野,但这其中还有诸多技术风险不可忽视。例如,如何选择可靠的无线充电芯片方案?在汽车本身这样一个“电子磁场”中,怎样选择有效的测试方案才能避免干扰,在“汽车”这样一个特别的应用场景中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不同车企对于充电功率有着不同的推进速度,测试服务和测试仪器的提供商要如何适应这些革命性的产品设计?如何在测试过程中解决发热、充电太慢、以及外部干扰(FOD)的复杂难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孙志强看来,汽车充电会更快地跨入无线充电这一环节,而并非从有线充电慢慢演进成无线充电,汽车厂商需要尽早布局。此外,因为消费电子的充电环境比较稳定,而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充电功率若远小于消费电子平时的充电功率,则会影响驾乘体验,这对汽车厂商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在传统电子技术发达的美国西海岸的硅谷、半导体技术不断崛起的中国大陆和远东地区以及著名的汽车核心区德国巴伐利亚汽车谷等电子及汽车重镇全面布局,GRL将这些区域连接融合,将其在芯片、手机、电脑等领域累计的技术和测试产品再有效地传递到汽车重镇,通过汽车重镇将技术进一步融合之后再传回到消费电子等行业,通过这样的商业布局进一步赋能芯片、消费电子以及汽车行业。

  “我们希望能够把在硅谷的芯片、半导体、手机、电脑和行业的标准,以及在德国汽车行业汽车测试经验、服务和测试产品传递赋能给中国企业,通过我们努力让中国企业能够更加有信心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孙志强展望道,“相信在今后10年,一定会有中国企业站出来参与或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或者成为行业标准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