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摘 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也越来越普遍。建筑主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该结构能够使建筑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城市建设速度在加快,随处可见城市中建筑工程的建设。在目前的建筑应用要求中,建筑的坚固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都是人们关注重点,其中建筑的坚固性以及美观性这两大特性,与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对建筑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即是建筑的坚固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对建筑工程的外观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规范工程施工手段,提升工程质量。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体系及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是在建筑工程地基以上的部分,其不仅承载着建筑工程的主要荷载,还与地基进行着稳定的连接,这使得建筑工程能够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在主体结构与地基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后,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有效的投入使用,这也说明了建筑主体结构在工程施工中

  的重要性,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工程施工技术而言,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容,其中不仅有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还涉及到模板工程等。较为常见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简体结构,框架结构采用现浇法,因此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剪力墙结构主要采用滑膜和模板施工工艺,具有便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以及整体性好的特点;简体结构同样以现浇工艺为主,且以模板和滑膜为辅助工艺,因此其整体性较好,且属于较强的抗侧力体系。

  2.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制定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体结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危害以及工程进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认识到建筑的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较早出现的主体结构体系,它特别适合应用于不高于60m的建筑,选择这种结构,可以灵活地布置建筑平面,取得最大的利用空间;其梁、柱的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整体式结构来缩短工期。基于这些工程施工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再层层往上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工程材料为混凝土和模板结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这两个部分应当严加处理和完善。建筑物在受力后,这些构成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受力,构成一定的传力路线,将外力(竖向荷载或水平荷载)传给地基。在工程施工的时候,不同的施工项目采用的模板施工技术也就不同。由于该工程主体结构大多数都是由矩形柱组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的时候,都采用竹胶模板。

  2.2钢筋工程

  建筑工程中墙体、柱体以及梁等结构的强度是由钢筋所决定的,同时,由于混凝土与钢筋有较高的粘结力,故采用钢筋与混凝土搭配来将混凝土的强度提升。为确保钢筋工程,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对于钢筋要进行严格的挑选。不仅要根据设计中的需求,对钢筋的结构比、种类、尺寸等进行明确区分和控制,且从采购到使用时,都需严格分类,避免施工过程中使用错误。其次,考量钢筋的连接方式。其中涉及到钢筋所受力的方向,以及钢筋的直径,当钢筋直径不足22mm时,应采用搭接的方式;当钢筋属于水平受力,并且钢筋的直径超出22mm时,则应采用冷压连接的方式。此外,还应充分明确钢筋所用位置与接头数量和尺寸。最后,钢筋的绑扎。钢筋的绑扎要考虑好间距和排距,且需要依据方向来设定好钢筋的长度,绑扎时应多采用十字扣,并要在模板安装结束前进行钢筋的绑扎。

  2.3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例如,凝结速度过于缓慢,影响施工,出现裂纹,稳定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结构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墙体、柱体等不同的结构浇筑中,都需要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应用状态进行控制。预制混凝土通常有一个运输的过程,要对这一运输过程应用的时间严格的把控,避免时间过程混凝土的状态发生变化。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长时间间断等。混凝土材质会在间断的过程中产生变化,在后期的凝结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2.4模板工程

  模板是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有效保护和有效支撑作用的部分,其能够有效的保障混凝的浇筑质量。在对混凝土浇筑部分设置模板时,应注意材质的使用,对于柱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对于构造柱则采用竹木模板;对于梁体和屋面等应采用竹胶板。模板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支设和拆除上。其中,模板的支设或搭建的过程中,要使低端平齐,防止混凝土出现流失(跑浆)现象,而且,要在模板的搭建时将装修的厚度做固定的参考数据进行预设。此外,模板的拆除工序要与混凝土浇筑工序一致,即先浇筑位置优先拆除,后浇筑位置延后拆除。

  3.结语

  总之,要做好建筑主体的结构施工,就必须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在施工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技术,保证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的质量。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防治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与企业的长期利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加强。

  参考文献:

  [1]陆克钦.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7,09(10)11:221.

  [2]沈左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8,08(11)02:93.

  [3]周华山.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06(02)45:75~76.

  [4]余义泽.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05(02)09:180~18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