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有出息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出息,期望,标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05 16:42
小时候, 我不管怎么干爸爸都不满意, 不管怎么干妈妈都很满意。原因是父母对小孩的期望不同,要求的标准也就自然有别。
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 父亲迫切地望子成龙, 眼巴巴地盼我“ 出人头地”。他年轻时可能算是美男子, 身材高大魁梧, 老来仍然鼻梁高挺, 面部棱角分明, 还像村里人恭维的那样“ 能写会算”, 又会吹拉弹唱多才多艺。我出生不久就碰上了大饥荒, 后来正长身体时又没饭吃, 不只没有父亲帅, 我还没有父亲高,模样也难叫父亲满意, 加之小时又特别顽劣叛逆, 怪不得他老人家对我失望至极。父亲一生什么也没干成,可要求我们兄弟什么都能干。
只要她两个宝贝儿子身体没病, 做人“ 站得直, 行得正”, 我妈妈就此生足矣, 她只强调我们要做个正派人, 从没要我们成为“ 人上人”。
以读书为例, 爸爸总要我们争第一, 哪怕你是第三、第四名他也不高兴, 在他面前我们永远不得“翻身”——读得不好要“将功补过”,读得好又要“ 再接再厉”, 我小时的日子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苦海。
记得弟弟小学时数学不错, 但语文好像不怎么行, 尤其是作文让爸爸皱眉。大多数作文分数都不高,老师的评语更不好。一看他的作文,爸爸就心中火起。老弟从小就讨人喜欢, 爸爸对他常常网开一面, 教他动口多动手少, 可烦心的是, 不管爸爸怎么尽心辅导, 他的脑子就是不开窍。弟弟写作文还真有点“我行我素”,自己过去是怎么写, 现在还照原先那样写。爸爸起初看他的作文还只是摇头, 老人家最后恐怕连上吊的心也有了。见这个混蛋儿子朽木难雕, 爸爸干脆自己给弟弟代写作文, 好像帮他连写好多篇。自从有爸爸帮忙代笔以后, 弟弟的作文成绩就“ 进步” 神速, 每次看老师评语全家都哈哈大笑: 弟弟喜笑, 我是怪笑, 爸爸苦笑,妈妈嘲笑——笑爸爸太荒唐:“我一生没见过这样教儿子的!”
为了儿子得第一, 爸爸为儿子代笔! 爸爸的教子之方,可入当代的“拍案惊奇”。
一听到爸爸骂我“ 没出息”, 妈妈就反唇相讥:“ 你要孩子怎样才算有出息?” 一听到爸爸教我们争第一, 妈妈更是恼火:“ 第一只有一个, 天天想第一, 活得累不累? 你就这臭脾气数第一!”
妈妈对我们是不是“ 第一” 毫不在乎, 但对我们是不是“站得直”却十分在意。
小学二年级时, 下午放学后我与几个同伴去拾麦穗, 碰巧队里的麦子还没有收完, 我们五人每人都偷了一小捆回家。拾来的麦穗参差不齐, 偷来的麦秸整整齐齐, 根本骗不了妈妈的“法眼”。
妈妈一见就审问:“哪偷来的?”
“我捡的,没有偷!”
“还嘴硬!哪里偷来的,送回哪里去!”
“妈,下次不偷行吗?这次又没人看见。”
“没人看见就能偷?我陪你送回去!”
“再送回去,别人就看见了!”
“你还知道偷东西丢人?知道丢人还要偷?就是要让别人看见,我陪你一起去丢脸!”
我和妈妈送麦子回去的时候, 恰巧碰上队里邻居捆麦子, 几十个人看着我把麦子送回原地。当时我真想入地三尺, 像孙悟空那样缩进土里。接连好多天, 我在塆里不敢抬头, 好长时间都对妈妈心有怨气。高中毕业后, 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独幕剧《拾麦穗的风波》, 发表后在我们那里还搬上了舞台。
除了这次有意让我出丑外, 妈妈一生没有让我们难堪,她非常注意维护儿子的尊严。
妈妈一生无欲无求, 所以一生不向别人低头。俗话说,“ 人一求人矮半截, 人不求人一般高”。
她对两个儿子也一无所求, 一不要我们成名成家,二不要我们知恩图报。
大学四年级上学期, 我对妈妈说准备考研究生。妈妈觉得读完大学就很了不起了, 再读不读研究生真无所谓,老人家笑着对我说:“儿子,想读就去读。”我也笑着对妈妈说:“妈,不是我想读就能读,要我考上了才能去读。”“考不上拉倒,读完大学就行。”
二三十年前, 弟弟在上海研究生毕业, 刚一留校, 马上又到美国深造。妈妈听说后一脸迷茫:“ 读完研究生够好了, 留到上海老师身边够好了, 干吗还要跑那么远去读书?” 不求儿子大富大贵, 只求儿子一家能时常见面, 才是妈妈最大的心愿。弟弟临走的前几天, 妈妈一直闷闷不乐; 听说弟弟安全抵达后, 她心里的大石才算落地。
我们上中学后, 妈妈只照顾我们兄弟的生活, 从不过问我们的读书学习, 也不管我们的为人处世。她老人家常说, 没有人想把自己搞糟,谁都希望自己好上加好。从小要是“站得直,行得正”, 长大了影子就不会歪, 自然就知道朝正道上奔。
妈妈从来不要求我们出人头地, 也不要求我们排名第一, 甚至也不要求我们胸怀大志,她朴素地认为,“行得正”的孩子自己会争气,靠人逼的孩子难得出人头地。
妈妈也不稀罕我们干什么大事, 小时候她提醒我们干好手头的事, 而我们手头的事全是小事。她只要求我和弟弟干好手头的小事,“小事” 就成了我们的“ 大事”。这反而养成了我们脚踏实地的品性, 每天都活得非常充实。没有什么远大理想, 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我们做到当日事情当日毕, 最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时常给大家意外的惊喜。
在教育我和弟弟的时候, 妈妈没有什么教育理念, 而是凭自己健康的常识。她不是给儿子施加外在的压力,而是激活我们进取的动力。她没有给我们树立宏伟的目标, 而是让我们慢慢确立坚定的自信。她对我们的影响基本不是靠言传, 而是靠她的示范表率和母爱温暖, 不管外面的情况如何严峻, 我们家里从来都是春天。
有幸做妈妈的儿子, 我活得快乐, 学得轻松,干得惬意。妈妈,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我一定不再让您老人家生气!(阿勇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我的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