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 来源:家园.建筑与设计
  • 关键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
  • 发布时间:2023-07-14 15:48

  蔡飞

  浙江西塞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身份证号:320902198912306014

  摘要: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内容庞杂、质量要求高,管理难度较高,目前部分工程的实际管理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房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中常见问题主要问题,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确定问题处理对策,加以实施,确定对策的效果,根据展现的效果合理科学的进行微调,保证对策的处理效率和质量,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方式需要创新,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的今天,传统的质量监督技术手段已经无法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质量监督工作的创新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剖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1 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现状

  1.1 建设施工准备工作不完善

  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包括准备工作不完善,尤其体现在设计阶段,由于实地考察有限导致获得的信息数据并不完整,设计图纸缺乏实际性,继而也会引发各种问题出现,延长施工工期。施工进展缓慢对施工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设计不合理的出现也会导致施工工程存在潜在危险。因方案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也会造成材料准备阶段出现各种问题,如材料种类、材料型号、材料数量等出现偏差,市场调查工作也存在不完善情况,检测材料设备不严谨,为降低工程造价而选择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也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施工安全问题得到的彻底杜绝。在施工规划预防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意外事故增加,且无法及时应对,在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

  1.2 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完善

  (1)管理不完善也是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问题,表现为监督力度以及监督意识不足,具体体现在监督过程中只针对已经爆发的质量问题,或者反对设计图纸上,施工方案上重点标注的部分进行监督管理,导致监督管理的范围有限,监督管理的效果无法达到预定。(2)监管人员工作模式固定,采用固定时间巡查,固定方式的监督模式,导致监督管理过程中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监督管理缺乏前瞻性,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不利于质量监督管理的应用拓展,不利于房屋建筑质量的显著提升。(3)监督的手段落后,监督的技术有限,采取以人工为主的监督模式,无法及时察觉施工质量潜在的危险,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当问题等,严重影响监管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策略

  2.1 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的基础

  想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落实高质量、高效率的质量监督,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质量监督责任和权限,其次还需要监理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最后完善质量监督组织架构。在此背景下,借助多元化的质量监督技术、手段让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关键,但从过往的质量监督工作经验来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拥有的权力有限,即使发现问题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质量监管速度、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赋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更多的执法权,借助相关措施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效果,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此能更好地落实整改工作。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参建各方等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参与其中,强化社会监督力量,让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全员参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建筑工程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会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认可度。组织架构的完善能够让相关职能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想要让质量监督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强化监管质量,就需要一个完善合理的组织架构,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新时期,工程质量管理团队应包含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多个不同的主体,从而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另外,还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根据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展开处理,将施工问题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 优化细节管理

  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从质量监督层面来看,现场管理的力度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增强,诸多管理细节还需进一步落实。在建筑工程全面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事前管理工作不断落实,针对施工图纸、施工参数、施工材料等内容进行严格系统的质量监督,可以有效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确保工序之间的连接性,让工程项目得到有序推进。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打破传统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实现集中化精细化管理,所有的施工指标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质量标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比如:在施工前可以设置样板工程,根据实物样板工程对具体的施工工序、施工要点、施工细节进行控制,明确质量标准化,从而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展开系统的施工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在实际质量监督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数值进行精确测量,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对建筑施工实现优化升级。现场监管工作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每个工序的品质,不仅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需要深入现场,监理企业也要严格落实旁站监理,在每个工序完成后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样板工程进行复查,或者进行现场抽检,结合自检记录和测量数据对比分析,确保施工工序合格,一旦出现不合格的部位立即进行返工、改进。另外,在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的过程中,需要事前编制形成具有可操作的施工方案和监督要点,从实际出发,让施工质量监督管控成为中心要点,保证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升施工质量。

  2.3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优化

  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可通过施工事故案例为其讲解施工安全意义,增加其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实施安全管理,保证设备操作规范化,服从调度与安排,保证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提高安全性。为施工人员组织技术培训,学习新设备技术和新理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施工质量与工作效率,促进房屋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4 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

  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强机制和规定,并整理完善的管理内容,明确划分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有据可依,管理人员有目的的加强管理也能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且制定出的赏罚机制也可保证工作进行的严谨度,时刻提高工作热情。同时对施工现在管理手段也需要进行不断优化,通过传感设备、感应设备和监控设备等实现全方位管理,持续监督管理也可反馈出施工现场设备、建筑结构的内部问题,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到问题的应对方法与解决对策,提升管理质量,保证管理效率,同时对施工现在的全面把控,能够提高其安全性,并且施工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监督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落实,可以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高质量发展。在监管主体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每一个主体都要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可以全面消除工程隐患,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品质,通过不断提高、优化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水平,彻底消除质量风险,让工程建设水平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蒋伟建.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2(06):13-15.

  [2]温廷凯.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2(02):108-110.

  [3]邢正江.浅析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J].建筑与预算,2021(06):50-5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