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剧本去律所“卧底”——《平凡之路》编剧陈彤专访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剧本,编剧,《平凡之路》
  • 发布时间:2023-08-04 17:10

  “北京的好几家律所都在一个写字楼里,就像美食街的餐馆一样,也扎堆儿。”回忆到律所实习走错门的这段糗事,编剧陈彤调侃了这么一句。

  陈彤将这段经历写进了《平凡之路》的剧情中,于是有了第一集职场新人潘岩跑错律所导致面试迟到的滑稽画面。

  《平凡之路》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拍出了职场社畜的窘迫,“郭麒麟简直就是演我,投简历已读不回演我,面试没体面衣服穿演我,面试迟到找不到公司还演我。”

  《平凡之路》是5月上线的都市职场轻喜剧,讲述了一群职场新人在前辈带领下体验职场与生活的“奋逗”故事,写实的剧情引发不少打工人共鸣。

  从擅长的家庭婚姻题材逐步转到律师题材,创作方法与心态上有何不同?《平凡之路》主体情节灵感来源于哪儿?职场剧如何避免“悬浮感”?《平凡之路》总编剧陈彤有了以下分享。

  “卧底”实习

  在创作《平凡之路》之前,陈彤已经创作过《离婚律师》《精英律师》两部律师题材电视剧,但与前两部主打“精英人设”的剧不同,《平凡之路》将镜头对准了三位初入职场的实习律师。

  新视角也带了新挑战。

  为了体验实习律师的真实生活,陈彤去了律所实习,为了不让同事起疑心,她还编了个故事,跟大家说她是离开这个行业很多年,因为结婚各种原因,现在想重新回来。“当时在律所假装实习的时候,就只有他们老板和行政一哥知道我是来这儿体验的,其他人都认为我是要来这儿拿实习证的。”

  “卧底”实习的陈彤,在律所收获了许多一手材料,“他们真的是一群特别有理想、有光芒的人,否则很难熬过从助理到实习律师的过程,那个过程需你从端茶递水、从最初的打杂开始,要对职业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坚持。”

  由此,剧中不少片段也根据陈彤的这段律所实习经历而来。

  剧中郭麒麟饰演的潘岩做入职自我介绍时,曾掷地有声地说过一段当律师的初衷,“我上大学学法律做律师,为的就是能有一天,能心平气和地跟他们坐下来,好好地讲道理,我想让所有人都看见这个世界是公平正义,有序且美好的。”

  这并非是陈彤刻意编撰的“理想主义”空话,而是在与实习律师接触时得到的答案。差不多所有的实习律师,在面试的时候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法律?你为什么要上法学院?他们大多数年轻的孩子都会说:“因为我有一个法律人的初心,我希望能够捍卫正义、维护公平”,大部分都是这样一个回答。

  剧中让人气得牙根痒痒的“网暴事件”,也是陈彤了解到的真实案例,出于朴素的正义感,陈彤将“网暴事件”植入剧情。剧中,潘岩在地铁里伸张正义,追赶抓拍女孩的偷窥者,随后偷窥者因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ICU,潘岩因此被网暴,也从正义的“战损男”成为被人肉、被讨伐的网暴对象。

  虽然潘岩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网络暴力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有些极端案例引发命案,陈彤也想借这个案例告诉大众:法不可以向不法让步,面对网络暴力,不要沉默逃避也不要低头妥协,要勇敢地表达出来,向网络暴力抗争,为正义代言,为自己发声。

  《平凡之路》是一部很接地气的职场剧,创作风格更偏生活化,家长理短的剧情并不少见。陈彤透露,剧中不少剧情参照了《民法典》。

  “这个剧创作的时候刚好《民法典》颁布,《民法典》大部分都是关于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都是什么离婚、劳动纠纷、继承等这些事儿。”陈彤创作剧本时尽量选择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比如说继承遗产或者劳动保护,以及后面会涉及到的职场PUA等案例。

  在采访中,陈彤特别感谢了出品方之一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新丽给我请了一个法律顾问团队,他们给我筛选了大部分的案例。”

  有了专业律师团队的配合与支持,陈彤在创作《平凡之路》时更加理性与专业,也更有底气。

  人物来自生活

  以往的律师题材职业剧多为刻画律师光鲜的精英形象,虽然凸显了专业性,但常出现略显俗套与不接地气的问题,这次陈彤将笔力重用在描绘年轻律师的社畜生活上。

  将主角设定为三个年轻人,是陈彤有意为之,在她的实习经历中,她认为实习律师的压力更大,也更符合“奋斗”“平凡”等主题。

  剧中勇敢乐观的职场萌新——潘岩;外冷内热的实习骨干——左娜;学历高情商一般但倔强要强的“社会刺客”——舒一南,组队形成了三主角的结构。

  潘岩来自一个父母离异的普通家庭,父亲欠债、母亲开网约车养家,但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令潘岩自尊受挫,反而养成开朗乐天、越挫越勇的“奋逗”精神。

  由金晨饰演的左娜出生于富裕家庭,是个妥妥的富二代,但却因为父母的婚姻问题养成了常对人不信任的性格,对感情更是抱有消极心态,剧中金句台词,“我不喜欢人类,也不喜欢任何喘气的”就出自她口。

  由晏紫东饰演的舒一南学历高、家境好,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学霸舒一南也有自己的烦恼,先是母亲单方面给他安排了“走后门”,再是自身“低情商”“书呆子”“纸上谈兵”的处世风格,让他在职场路上屡屡受挫。

  设置三名性格、背景、能力迥然不同的主角,陈彤有自己的考量,“《平凡之路》主角团其实在现实中是比较经典的人设,我当时去律所采访,遇到的人基本上就是这几种,家境稍微偏向潘岩,来自普通家庭的,还有一种就是像舒一南、左娜,相对优渥的中产家庭。”

  这也正好验证了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陈彤想通过这部剧鼓励正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学历、什么家庭背景,都会经历初入职场的迷茫,都平凡,也都不凡。

  去“悬浮”

  国产职场剧,常常被批不认真搞事业,打着职场的幌子谈恋爱。不俗套,不悬浮,也成了陈彤最想破的题。

  真实的律师生活,其实并非像大众想象的那般轻松与光鲜,陈彤想呈现的,是去掉“神秘面纱”后的真实律师生活。

  在采访中她提到,“律师分不同类型,律所也是一样的,比如少部分在红圈所,那确实收入高,但是大部分的律师待在普通律所,打老百姓官司,一个官司收两千块钱,就像张颂文老师讲的演员生存现状一样,很少有站到金字塔上的。”

  陈彤把自己的这段观察也安排在了剧中,为观众展现了普通律师的生活现状,光鲜只是表面,背后大多都是在和鸡毛蒜皮的事打交道、和人情往来拉扯纠缠。

  剧中:律师助理潘岩为了争取到和客户的交谈机会,各种角色扮演企图混进小区却被保安无情戳穿,只能通过发微信的方式一遍遍给客户发鸡汤示好。

  舒一南原本信心满满要帮客户处理“养老院纠纷”,但中途客户给领导提要求换下舒一南,理由是:名字中有舒(输)又有南(难),太不吉利,怕影响案子的审判结果。

  中年律师商言因为照顾老人的问题与妻子争吵,只能请求自己的下属欣欣帮忙照看孩子,律所里风光威严的商言,面对生活的难题在下属面前露出了软弱和疲惫的一面。

  陈彤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律师职业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借真实又荒诞的剧情告诉大众,刚入行的实习律师承受的压力往往超乎想象,收入与付出也往往不成正比,甚至相当一部分人是拿着几千块月收入“为爱发电”。

  陈彤讲述了自己听到的一个说法,“你要是请个保姆一个月得6000块钱,请个司机没有4000块钱别人也不给你干,但是你要请个助理律师,2000块钱就是又给你端茶递水,又可以给你开车,还可以给你做案例分析……”这个所谓的笑话也令陈彤特别触动,决心将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的生活“实打实地写出来”。

  制作团队互相撑场

  《平凡之路》是陈彤的一次艰难创作。

  在《平凡之路》的剧本创作中,有许多涉及家庭婚姻的情节,因为离婚情节比较难写出彩,律师职业她平时又很少涉猎,作为总编剧的陈彤常常倍感压力,加之刘进又是严格型导演,剧本经过多次修改,结尾还是不太满意。

  一筹莫展时,郭麒麟给了她灵感。“我们故事最后结尾的时候,我写了好几版大结局,但是导演不是很满意,我很焦虑,团队也都各种群策群力。这个时候刚好小郭老师跟我讲了一下他对结尾的设想,真的一下就点亮我了,我按照他的设想把大结局重新写了一稿,大家都觉得比原来的所有版本都好。”

  谈到与郭麒麟的合作,陈彤表示很轻松愉快,创作剧本时,郭麒麟会不厌其烦与陈彤沟通,即将杀青时,在演员临时短缺的情况下,郭麒麟也特意去找自己的父亲配合,这都让陈彤觉得意外与感激。

  这种轻松感是相互给予的,为了打磨好潘岩这角色,陈彤也在郭麒麟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素未谋面,却已经将郭麒麟的所有相声看了一遍。这种双向奔赴的敬业与配合,使得潘岩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真实且贴近现实,成为了本剧的灵魂人物、一大看点。

  对于这部剧,陈彤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它不是简单的菜鸟升职记,而是普通人的成长史,有血有肉的平凡小人物,在酸甜苦辣的生活中打怪升级的故事。

  《平凡之路》之后,陈彤也想开辟新的创作道路,写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条道路目前是未知的,还在尝试之中。

  但至少,陈彤在《平凡之路》这部剧中想表达的价值观尚已完整:就像主题歌《平凡之路》唱的那样,年轻的时候或者是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都会特别害怕自己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特别希望自己能与众不同,成为行业翘楚,“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能够做好一个普通人,让家人、亲人过上平凡踏实的生活就挺好的,要是再能够帮助到别人,就已经很有意义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