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叶翠玲

  (广东省湛江市第九中学,湛江524000)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倡导建构的学习,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必然是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的。因此,如何通过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初中正是学生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的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习效率,提升教学品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文本阅读,尤其是文学文本,是需要学生凭借自身的理解和能力去自主学习的,由此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因此,个性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时间锻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语文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来探究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使学生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的动机。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课时,老师课前给学生出了一道谜语: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猜猜他是谁?学生们兴致勃勃,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老师于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介绍课文的主人公闻一多。接着老师播放《七子之歌》中的《澳门》和《台湾》,让学生谈谈自己听歌曲后的感受,并且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感情。由于歌词配有图片播放,学生们有直观的感受,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自主意识就被唤醒了。

  学习《雨的四季》,老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开展“走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活动。引导学生以“雨”为主题,通过自由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文本的语言和意蕴,再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进行散文、诗歌等的创作,并交流展示,这样既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树立坚定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在诸多心理要素中,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一定愿望的一种坚定的心态。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坚信自己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给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才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他们回答的声音足够大了,我们给予肯定;他们敢于质疑了,我们要好好地赞扬他们一番;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了,我们更要表扬鼓励。此外,有些学困生因为基础差,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这时我们要耐心点拨他们,激发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向着提升自我前进。

  三、变革课堂模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研究资料表明,自主学习包括四个层面,即驱动学习(激发学生参与)、交流学习(学生学会参与)、评议提升(学生自我评价) 以及反思拓展(学生自我认知)。而根据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语文学科的知识架构,初中语文科的学习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为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该模式为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多向合作探究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活动空间,师生、生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概言之,给每位学生创造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几个人共同工作学习,往往比一个人更加有趣,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鉴于群体对个人的这些促进作用,我们尝试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探究出“四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第一环节“学案导学、课前预习”,第二环节 “小组互助、交流展示”,第三环节“集体评价、难点质疑”,第四环节“当堂训练、反思小结”。课前教师首先把学生按照成绩好与差、男女比例、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组,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各成员之间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成提升对子,水平相当的结成竞争对子。当组内成员出现学习困难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组内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趣、启思,适时点拨,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究情境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四、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虚拟场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进行新探索与尝试,不仅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课文《故宫博物院》。首先,老师布置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查阅“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以及故宫的现状、建设等,其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故宫文史资料,自己写一份故宫导游词。课堂上学生纷纷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课堂气氛热烈。接着老师让学生看着视频资料,用5 分钟时间讲解,学习了“讲解”这种口语交流技能。课后,布置他们仿照《故宫博物院》的文章结构写一篇介绍景物的说明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上网查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学有所获。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它以尊重学生个体为前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语文本身就是主观性特别强的学科,它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以及个体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自主学习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品鉴,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从而具备独立解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因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既是语文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所以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育者不断探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