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德性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工作,德性,职场
  • 发布时间:2024-03-09 15:48

  打从九几年,有个民间的文学刊提出了“70后”这么个概念,人类便唰地一下,各就各位喽: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然后又进一步细分出95后,现在,到00后了,眼瞅着那05后、10后的时代也扑面而来了。这可当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有“后”之后,顺理成章,许多事就有了“后话”。因为丑话总是说在前头,所以后话总是比较好听。譬如说,90后不想“内卷”了,怎么办呢?那就让00后来“整顿职场”——可是,照理说,这职场要整顿也该由已经深入了解过职场的90后来整顿,现在,为什么反倒是让初入职场的00后来整顿了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00后未被规训过,耳清目明,旁观者清。倘若依了这逻辑,那实在也不该由00后来整顿职场,因为,比起他们,此刻正吮着奶嘴的20后显然更是未经规训,自然也就更是清、明,更是适合整顿职场。

  我有个朋友,正创业,他那公司前段日子就上演了一出“00后整顿职场失败”的大戏。那实习生某日与同学吃饭,聊及公司种种,同学怂恿她辞职,二人当场一拍即合,她立时兴奋地编辑了辞职信息并询请同学意见,同学道:“不够狠,来,我帮你改一改。”好喽,这条辞职信息千呼万唤始出来……以上是那位实习生本人后来向我的朋友陈述的。“我没有想到你会秒回同意,”最后,实习生红眼道,“我立刻就后悔了,可是,我谈恋爱的时候也经常说分手啊,我以为职场也像谈恋爱一样,我以为你会挽留我啊!”

  就我所见,在今天,如果一个人于职场感到了某种不快,除却涉及法律的那些情况,这种不快几乎勿须追问,便可确定其肇因无外乎:内卷、PUA以及其他暂时还没找到命名方式的各种意义上的所谓“不合理”。毫无疑问,职场当然存在着诸多荒谬绝伦的不合理。但当我们在说它不合理的时候,我们所说的那个“理”究竟是什么?

  是的,职场不合理。然则我们的“理”便因此就合理了吗?

  譬如,“内卷”。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何样的现象,我想在此已经不必赘言了。现在,且让我们试着来看一看,这个词在指出了一些什么的同时,是否又掩盖了一些什么。

  索尔仁尼琴小说《囚犯854 号》的主人公舒霍夫,无辜地被判了10年劳改,但即便这么多年的虐待和奴役都没能改掉他的一个“傻子般的习惯”:譬如,在劳改过程中,他被安排去砌墙,他竟依然会由衷地而非被迫地(尽管这份工作是被迫的)按照最高的标准去砌出一堵近乎完美的笔直的墙。

  大卫·里恩电影《桂河大桥》的主人公尼尔森,一位英国军官,被日军俘虏后一直在干各种苦力,他的一个任务是在桂河上建造一座壮观的大桥——令人讶异的是,他简直像忘了此刻是在给自己的敌人工作一样,不仅去造桥,而且造得如此之努力,造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当他知道他的英国同胞即将炸毁这座桥的时候,他如此之震诧。

  普里莫·莱维在现实中目击了以上这样的案例。在纳粹的集中营服刑期间,其有一位狱友,他无比痛恨德国人;但当他们命令他去建一道保护墙来防止航空炸弹的袭击时,他居然为他们,为这些他深恶痛绝的人,建了一道笔直而坚固的保护墙——“这不是对于德军命令的服从,而是出于职业的尊严。”

  这些案例,现实的或者虚构的,所反映出来的诚然都是一些悲剧性的事件;但在我看来,恰恰是在这样的衬托下,一种十分隐蔽的、特殊的德性光辉得以昭显。用莱维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必须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才能够把工作做‘坏’”的德性。

  这种德性是“内卷”吗?朱天文曾在一篇文章中将这种德性称为“手艺伦理”:“手艺伦理的制约……经常恐怕是惹人厌的,顽固到令人生恨,可也幸亏这顽固,一门手艺保存了下来。”这种“让一门手艺保存了下来”的惹人厌的、惹人恨的“幸亏”,是“内卷”吗?

  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德性的存在恰恰是内卷得以发生的前提,是内卷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否则,拿什么去“卷”呢。所以,诚如莱维所说,“对‘好好工作’的热爱是深深植根于我们内心的美德。然而,这种‘美德’能够让人为善,也能够让人为恶。因为这种美德能够让米开朗基罗在他最后的岁月里坚持工作;也让斯坦格尔、特雷布林卡做集中营最勤奋的纳粹走狗,恼怒地回答采访者的问题:‘在我职权内所有工作,我都尽力把它们做到最好。这就是我工作的方式。’”只是,当我们撸起袖子,誓要与“内卷”来一场斗争的时候——“整顿职场”的时候——是否应当也把这种德性给“整顿”掉?

  在回答上面的这个问题之前,或者说,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兴许首先要问问自己:我是否拥有这种德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