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贸:首破万亿大关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四川,外贸,多元化
- 发布时间:2024-07-07 15:50
文/刘强
六个“更”凸显外贸新变化
贸易结构更趋优化
2022 年,四川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产业链条更长、自主力更强的一般贸易进出口3247.4 亿元, 增长37.3%,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2.2%。新兴贸易业态增长迅速,市场采购出口318.7亿元,增长26.8%。加工贸易保持平稳, 进出口值为4906.5 亿元,基本与2021 年持平,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8.7%。
贸易国别更趋多元化
2022年,四川与全球229个国家(地区)实现了贸易往来,贸易额超10亿元以上国家增至55 个,其中对RCEP 成员国进出口3353 亿元,增长14.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139.2亿元,增长8.4%。此外,四川对前四大贸易伙伴美国、东盟、欧盟、韩国进出口值分别为1950.0亿元、1840.1 亿元、1699.5 亿元、654.7 亿元,分别下降3.9%、增长1.7%、下降1.7%、增长35.5%。
经营主体更趋自主化
2022 年,四川民营企业进出口3448 亿元,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速达29.7%,高出全省增速23.6 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137.4%,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引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747.7 亿元,略降0.06%;国有企业进出口878.7亿元,增长17.4%。
区域结构更多点多极发展
2022 年,成都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值为8356.4 亿元, 增长1.6%。宜宾、泸州、德阳进出口值分别为316.9 亿元、192.2 亿元和183.5 亿元, 分别增长33.7%、48.4% 和30.9%。此外,眉山、乐山进出口值分别为119.2 亿元和110.4 亿元,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全省外贸超百亿城市增加至7 个。
出口商品结构更趋优化
2022 年, 四川出口机电产品4644.6 亿元, 下降0.5%, 其中,出口平板电脑877.4 亿元, 增长15.1%; 手机83.9 亿元, 下降3.3%; 汽车108.9 亿元, 增长31.3%。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541.9 亿元,增长33.2%,其中出口塑料制品114.9 亿元, 增长65.2%;出口鞋靴84.5 亿元,增长33.9%。同时,随着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氢氧化锂、碳酸锂等产品的快速增长,2022 年,出口氢氧化锂和碳酸锂分别达66.3 亿元和30.8 亿元,分别增长7.1 倍和8.6 倍,新能源产品出口成为全省外贸新的增长极。
进口商品更具促进作用
2022 年,四川进口产品中对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资源型产品快速增长,其中进口金属矿砂93.5 亿元,增长29.4%。此外,消费品进口也快速增长,全年进口消费品129 亿元,增长61.6%,其中食品烟酒类和文化娱乐类分别增长60.6%和114.3%。
集群、创新、政策为发展助力
产业呈现集群发展,开放平台支撑作用凸显
2022 年,四川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 型) 实现进出口5905.5 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8.6%,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成为促进全省外贸保稳提质的“主力军”和助推外贸过万亿元的“稳定器”和“压舱石”。除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外,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高新西园、泸州、宜宾、绵阳等5 个综合保税区以及天府新区、成都空港、南充等3个保税物流中心(B 型) 发挥各自政策和区位优势,引进加工贸易、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多元化企业,全省对外开放平台布局更加完善、业态更加丰富、集群化发展效应凸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驶入“快车道”。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外贸新业态多点开花
2022 年, 四川新增南充、眉山、宜宾、达州4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数增加到8 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五。年内,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模式从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 成功向天府保税物流中心(B 型) 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销售面积5000平米,涵盖化妆品、护肤品、日化、食品、鞋、衣服、包等品类。“保税仓+实体店”相结合的跨境电商展销体验新场景, 为消费者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买遍全球的优质体验,跨境电商进入多元化发展新阶段。2022 年,四川跨境电商进出口262.5 亿元,增长5.6 倍。
惠企政策加速释放,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RCEP 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于2022 年1 月正式落地后,外贸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22 年, 四川RCEP项下进口货物货值2.8 亿元,海关为105 家出口企业签发RCEP 项下证书2439 份,签证金额合计136.3亿元,农业、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收益明显。凭借丰富的锂矿资源和清洁能源优势,四川锂电相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聚集了80 余家锂电行业上中游企业。2022 年四川锂矿石进口值列全国第一,碳酸锂、氢氧化锂出口值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全年进出口各类锂电材料409.7 亿元,增长5.8 倍,拉动同期全省外贸增长3.7 个百分点,成为四川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外贸优势仍需挖掘提升
主体优势未完全发挥为外贸优势
2022 年,四川实际有市场主体总量约800 多万户,但仅6573 家企业有进出口实绩,占比为0.087%,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虽然近年来四川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迸发,但对外贸的贡献份额依然较小,进出口值只占同期总值的34.2%。与外省(自治区、市) 相比,从数量看,河南2022 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超1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超9500 多家,占比95%;从进出口值占比看,重庆2022 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比45% 左右,均高于四川。四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外贸竞争力、市场主体活力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工贸易增值率仍然较低
近年来,随着四川对外开放度的提升,产业转移为全省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迅速发展,2022 年,四川加工贸易出口2658亿元,占全省出口值的42.8%;进口2248.5 亿元, 占全省进口值的58.2%。2022 年,四川加工贸易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48.7%。计算近三年(2020-2022年) 加工贸易增值率(见注),四川仅为15.6%、9.8% 和14.6%, 远低于河南和重庆30% 以上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四川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多为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把进口的商品零部件、半成品加工为制成品出口,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较低。以高端产业如汽车产业为例, 2022 年四川出口汽车108.9 亿元,增长31.3%,但所需要的芯片、自动变速器等高技术含量零部件需要进口,四川整车制造产业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不到40%。因此,未来还需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以提高外贸发展质量。
(作者单位:成都海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