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13 10:57
魏秀芳
信息大爆炸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品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我们想了解世界,首先需要具备了解世界的能力。这些能力中最基础的就是阅读能力。作为大多数平凡人中的一员,我们造不出载人航天飞船,但我们可以观看新闻,阅读介绍,了解祖国的强大。我们不会写编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认识小程序、使用小程序,享受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阅读可以使我们变得睿智,阅读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阅读可以使我们内心愉悦。虽然阅读有很多好处,但是坚持读书是困难的,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学生阅读意识很薄弱。进行阅读教学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1 阅读的重要性
1.1 坚持不懈的阅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推动作用
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今名人大多都热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书中有美好的童话,书中有金戈铁马,书中有大浪淘沙的五千年中华历史,书中有纷繁的大千世界。阅读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辨识能力。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在逐渐积累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把好书推荐给学生,讲述国内外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徜徉,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妙,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1.2 良好的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腹中有诗书万千,自然才华横溢。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即使天资聪颖也不能写出锦绣文章,只有经过不断阅读古今中外著作积累养分,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养料,从基础的词汇、遣词造句的方式、写作技巧出发,每天积累一小步,慢慢成长一大步。阅读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认读、理解、鉴赏、评价。认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地读取文章,对其中的文字、词语、句子有准确的辨别。理解要求我们不仅对文章能够读懂、认识其中的字,更要求我们真切地读懂其中的深意。鉴赏是指能够联系作者的背景看出文章展现的作者观点、文章的条理、结构、创作形式、表达方法等的能力。评价是指我们阅读文章,经过理解、鉴赏、感受,得出对文章综合意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将文章分解成为他们自己可理解的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句、表达方法、修辞方式等,帮助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会读、读懂、读通、读透。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推动学生阅读、写作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胸中有丘壑,自然水到渠成、学习进步。
1.3 阅读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
迅速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众多的信息,我们想要适应社会,从繁复的信息中找到有利于我们的信息较为困难,阅读分析能力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高速信息化让我们更方便获取有用的知识,更全面地了解信息,积累更多知识。我们认识世界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第一种实践出真知,从自己真实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得出感悟;第二种间接获取,通过电视、广播、书籍等从别人的经验故事中认识世界。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主要通过间接方法认识世界。学习书籍上的知识,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最主要的方式。
2 小学阅读仍然存在问题
2.1 小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自制力差、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外出玩耍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在房间里阅读。玩耍之心是儿童天性使然,也与平时的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在家庭中,很多家长下班后沉溺于玩手机,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交流,没有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家庭教育不足。好的榜样能够引导学生前进,在家庭中家长是学生最具体的榜样,家长的习惯深深影响学生。
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内容为主,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强烈的认识,忽略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小学生年龄小,不会规划学习目标,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阅读进步缓慢。多方面的不重视、不引导使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2.2 阅读能力不高
长久缺乏兴趣的阅读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不想继续学习,阅读能力原地踏步、停滞不前。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内外部综合促进,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辽阔的大海不是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形成的奇景,而是小溪流不断汇聚的结果。日积月累,才能逐渐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试教育是我们都关注的话题,学校关注应试教育、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小学课本中的内容不多,不能满足小学生对于阅读能力提高的需要。在阅读书本的前提下,大量的课外书才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战场。课外书的阅读主要需要在家中完成,缺少家长和教师监督的阅读容易变成口中空谈,无法落到实处。课上缺乏引导、课下不重视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提升慢,阅读能力不高。
2.3 缺乏参与性,不能真正融入阅读
阅读,让我们体味不同的人生。如果一味按部就班学习文字而不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么阅读是乏味的,美好的作品就变成了文字的堆砌,是缺少灵魂的。教学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才能激发学习热情,想去读书、乐于读书。学生融入文章中才能更好地感受文章,促进阅读能力培养。
2.4 读过就忘,没有记笔记的习惯
小学生向往自由自在,讨厌束缚,对于阅读缺少章法,随意性大。小学生读书时大多只看不记,首先,一部分小学生认为记录没有必要,认为自己看一遍就能记住不需要浪费时间记录;其次,他们认为记录不能帮助他们记忆,反而会耽误他们读书的速度,认为即使记录之后也不会看,记录没有效果。久而久之养成了不做笔记或者笔记流于形式的不良习惯。做笔记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当阅读中有值得停留、需要仔细阅读的地方,我们需要记录下来。文章千千万万,我们不可能每篇都拿来重复读,如果不做笔记,其中经典的地方,我们就不能重复复习,过一段时间就淡忘了。当我们做了笔记,就可以随时阅读,反复记忆,从而印在脑子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潜移默化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之后灵活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3 教学方法的更新
3.1 吊足胃口,点燃学生阅读的火焰
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吊足学生胃口的方法点燃学生阅读的火焰。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要着急将知识告诉学生,要让他们自己着急,想要去学习、去探索、去寻觅。
例如,当学习《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要着急将课文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教师引入话题,“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从而引出主人公孙膑、田忌、齐威王及贵族们,学生们面对这个问题,纷纷举手回答。孙膑观察各方的马脚力相当,都明显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随后孙膑向田忌进言,说他有信心可以胜利。这时教师再问,“孙膑用什么方法,最终获得了胜利?”学生们思考着,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阶段,教师仍然不要让学生接触课文,而是吊起学生想看看具体是什么方法的胃口,激发学生想去阅读、想要发表想法的热情。在引导阅读时,教师要注意处处加火,拱起学生阅读的火焰,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燃起学生内心的火焰。
3.2 在评价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就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通过好的评价给学生鼓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以《田忌赛马》为例,在导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在“奇思妙想”中读,在读中继续“奇思妙想”,每当学习提出一个方法,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你的办法很好”“真是个好主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将文章反复读形成初步印象,而后教师领读,加强学生理解;最后学生角色扮演读,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角色扮演读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你读的真好”“很有感情”,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在人物理解上,教师教学抓住“胸有成竹”“不动声色”等词汇的描写,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一个小老师,让学生充满自信,让学生大声对自己读、对同学读、对老师读、对父母读、对世界读、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想去读、勇于读的意识并且付诸行动。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读书有信心,对提高阅读能力有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3 促进学生想表达、会表达能力的提高
阅读不仅仅是死读书,阅读是让我们在阅览群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意识,最后完美地表达出来。在学习《田忌赛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对孙膑的神态描写,“胸有成竹”“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简单几个词语,孙膑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几个词语把整个故事贯穿起来:提出问题时胸有成竹,写出孙膑的聪明才智;输了第一场“不动声色”,写出孙膑喜怒不形于色;第二场胜利“微微一笑”,写出孙膑的沉稳;最后获胜“满意地笑”表达孙膑获胜后的欣喜。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形态描绘,写出不同的氛围特点。教师教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事件,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3.4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发展,各种视频、音频充斥生活、学习各个方面,中规中矩读书似乎变得很枯燥。大部分小学生更愿意玩耍而不愿意坐下来读书,即使读书时间不长也如坐针毡、动来动去,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读书之中,有时也会有一看书就困的情况。面对社会发展,教师要将多媒体引进到小学生阅读中,将学习与科技结合,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带来新方法。
例如,当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文章将海底世界的美妙写得淋漓尽致,海底整体平静,但是海底也有声音;海底虽然黑暗,但是生物繁多。通过文章,学生虽然了解了海底,但是无法真正感受海底的美妙世界。这时,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进入海底世界情境之中。当学生沉浸在海底世界时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着、想着,在初期的震撼后,真切体会到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生物多变的叫声、数不尽的形态、绚丽的色彩、敏捷的行动力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欢呼雀跃。海底世界中奇妙的景观、丰富的物产,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引发对祖国大好山河的骄傲之情。通过利用多媒体,学生能更直观了解文章中的真情实景,提高阅读积极性。学生不断积累,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3.5 运用课堂表演,提高阅读积极性
枯燥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排斥,生动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接受,这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生动性。大家往往会被有趣的事情吸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组中成员自己决定饰演的角色。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面对要在全班进行的课堂表演,学生通过积极阅读对于每个角色都注意把握,对于自己的角色更是全心全意斟酌研究,在无形中加强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们分组进行表演后进行评比,选出表现最好的组。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学生通过表演更关注阅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田忌赛马》这一节,虽然故事不长,但是与现在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不同,学生难以体会故事中的精妙之处,无法全面掌握文章。教师开展课堂表演,由学生分别饰演孙膑、田忌、齐威王、贵族们、观众、赛马组织人员。学生真正变为文中的角色,通过语言、肢体表演、适合的造型表演,重点展现出孙膑的淡定坦然,在表演中增加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了解。表演后通过整合,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课堂表演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6 课堂朗读,创新教学方式
单纯的记忆汉字和词汇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用有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堂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或者直接按座位分为一横排一竖排作为一组。当课文很长、需要花费时间多时,教师将文章分为几段,安排每个组朗读其中的一段,当读完全文后,每个组读刚才读过的下一段,一直到每个组都轮换一遍,读完全篇为止。每个组每次读到的都不同,听了多遍、读了多遍,加深印象。
3.7 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
好记性也需要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看到欣赏的部分,单纯看不能永久记忆。学生通过记笔记,在阅读中写出读后感,能够对文章有更清晰的理解,选取有特点、有意境的部分进行细读、摘抄、分析,加深理解。学生对文章中的历史典故、歇后语、生动的比喻等详细记录并背诵,增加记忆储备,有利于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时,武松与大虫搏斗的情节很精彩。文中武松发现大虫时,大虫“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从半空里”写出大虫的凶悍勇猛,一个“撺”写出了大虫动作的迅速。一个庞然大物从空中而下,速度之快迅雷不及掩耳,当我们看到这句话时仿佛身临其境,一句话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紧张气氛,让我们感受到仿佛面前正有一只大虫飞身而下向我们扑将过来,让我们心里绷起一根弦。学生做好笔记,将好的语句记录、分析并记忆,在以后的写作中巧妙运用。学生通过不断的词汇积累,将它们变成自身的底蕴,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从小学生做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到吊足学生胃口,点燃学生阅读的火焰;在评价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生想表达、会表达的学习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情境教学;运用课堂表演,增加课程趣味;课堂朗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新课改下,教师要不断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革新。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街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