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能力,产品,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28 21:13
不是盲目自信,现如今中国纺织业在不少领域已经慢慢走进“无人区”,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上。除了放眼世界无人匹敌的制造能力之外,中国纺织业在产品和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在持续叠加自己的领跑能力。
就拿智能制造来说,当前中国纺织业的棉纺万锭用工水平估计已经领跑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企业几个街区了,这其实也是很多中国纺机企业引以为傲的地方。“十三五”期间,行业就大力度推进各个工艺环节的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从江苏大生、武汉裕大华到青岛红领,乃至这两年大火的数智世界等等,行业优秀智造范例频现,而每一个项目之中,都融入了纺机行业的努力。若说纺机行业企业在智造服务力方面已经拥有了极强的优势和话语权,应该也不为过。
放眼整个中国纺织业,智造正在逐渐变现,借助越来越多的智造工厂实现更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运营。自然,借助这些新项目也好,存量市场改造升级也罢,纺机行业企业的服务力也实现了强势提升,甚至有不少企业已经在相关的细分领域市场打造出了自己的绝对优势。
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家自然都清楚新项目和改造项目的差别,那么,国内项目和国外项目的异同点,大家清楚吗?在海外市场方面,大家的想法是否就是平移国内的制造模式?甚至带着自己“权威”的身份,以导师级的状态面向海外?
这让笔者想到某次行业会议上,一位资深外企高管在交流海外市场业务拓展经验时曾明确表示,如今国内企业做海外市场存在一个明显误区,就是认为做海外市场就要用最好的产品。但他在这家外企的国际化市场布局中取得的经验却是,给客户我们自认为最好的,不如给客户本身最需要的。其实,这个“需要”背后有很多值得大家去深思、深挖的内容,甚至需要我们的企业更多地去深入到海外市场,做本土化的调研、分析,找准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而后才是阔步向外,否则,外向风险就会很大。
以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在业界企业的运营逻辑中,其实一直都不缺乏对于需求端的关注,但可以做到踏实落地、认真研究的企业可能并不多。毕竟,快速投入海外市场进行真金白银的交易更直接,见效更快。但出海是短跑吗?能够支撑企业产品在海外落地生根的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