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祺 故宫博物院
提到紫禁城,你们能想到什么?是恢宏大气的古建筑,还是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偷偷告诉你们,紫禁城虽然离大海有些距离,但里面可有不少海洋的影子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紫禁城中的海洋世界吧。
一、贵若黄金的珊瑚
珊瑚是海中的珊瑚虫分泌出的石灰质骨骼堆积而形成的,形态多种多样,多呈树枝状,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一类宝石。珊瑚长在海底,但古代没有发达的潜水设备,古人是如何捞取它的呢?
古人捞取珊瑚,首先要制作金属网,将网沉入海中,然后珊瑚沿着网生长,但每年生长速度比较慢,待珊瑚长成,将网取出就得到珊瑚了。但这样的操作会让很多珊瑚折碎在网中,这也是完整的珊瑚在古代非常昂贵的原因。据说直径一寸、高一尺的珊瑚就属于好品种了,而直径二寸、高三尺的珊瑚就更名贵了,所以古代一直有珊瑚与黄金同价的说法。
注:一寸约等于现在的3.3 厘米,一尺约等于现在的33.3 厘米。
高度接近1 米,红珊瑚枝干匀称,色彩纯正,是故宫博物院中的一级藏品。完整但小巧精致的珊瑚,会被做成盆景放置于皇宫的书房、卧室,或者成对放置,寓意成双成对。
还有的珊瑚变成了高级装饰品,比如皇帝所佩戴的朝珠、清代二品官员的帽子顶戴、宫廷女性佩戴的珊瑚领约。
二、淡雅纯净的珍珠
珍珠属于有机宝石,自古为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的体内,是贝类内分泌作用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珍珠可以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两种,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出产,比较著名的有广西北海的合浦南珠,玉润珠圆,被不少人誉为“天下第一珠”。皇宫之人自然也知道珍珠的魅力,因此故宫博物院中也收藏了不少珍珠制品。
珍珠被做成了花瓣,与黄金制成的树枝、碧玉做成的树叶相得益彰,堪称永不会凋谢的景致。
不加任何修饰的天然珍珠也是皇帝的心爱之物,除此之外,古人还很喜欢用一种产自东北黑龙江流域的淡水珍珠作为朝冠的装饰,这类珍珠也被称为“东珠”,它们往往产量稀少,十分昂贵。
三、璀璨夺目的海月
除了珊瑚、珍珠,紫禁城中还有一种来自海洋的贝类——海月。它们被放置在建筑上承担实际功用。海月是一种软体动物,外形接近正圆形,生活在浅海,左壳向上,右壳向下。海月半透明的壳带有特殊光泽,同时又非常扁平,聪明的古人于是拿它的贝壳糊窗户、做屋顶。
那么海月出现在紫禁城的哪里呢?答案是养心殿。养心殿建筑进深很大,为了让房间内不那么黑暗,建筑北墙上也开了窗户,窗户上便搭设了精致的雨棚,雨棚的顶部就采用了海月的贝壳。这些贝壳经过精细打磨,制作成瓦片的形状,再被整齐安放在雨棚顶部,这样一来,既美观又透光。因此这种特殊的瓦片被称为明瓦。
在养心殿修缮过程中,人们一开始以为这样精美的雨棚是云母片,后来经过研究人员仔细比对分析,才发现它们是来自大海的贝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