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持续向好——在会展产业生态发展(南京)大会上讲话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会展,经济,机遇
  • 发布时间:2025-01-17 11:20

  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 曲维玺 责任编辑/ 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新机遇新走势宏观政策积极向好

  历经全球数字化浪潮和世纪疫情的洗礼, 伴随经济社会步入正常轨道, 特别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鉴于此, 盘点疫后重要时间节点行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梳理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动向, 预判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走势, 成为年度岁末举办年会的诉求和价值归宿所在。

  9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加强预期管理。”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自九月份以来, 国家加大力度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增强了会展行业的信心, 拉动会展经济持续回升。今年以来, 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会展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 上海、北京、福州、厦门、南京、广州、三亚等城市相继出台和持续完善会展新政, 以促进会展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南京市发布的《南京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 计划, 以加快南京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则通过《关于增强本市会展经济带动效应的若干措施》, 鼓励引进新展、扩大规模效应, 并支持提质增效。广州市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22条重点工作措施, 以推动广州现代会展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部分典型会展城市的表现优于预期。1-9月份, 广州全市专业场馆举办经贸类展览210场, 较2019年同期增长12.9% ;展览面积819.26万㎡, 同比增长10.94% ; 上海重点场馆举办展览活动约370场, 面积1500多万㎡, 率先突破年度千万㎡规模大关;深圳1-9月份共举办各类展会140场, 办展面积超过500万。

  客观数据体现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在促进经贸合作、提高消费能级、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今年以来, 政府主导型展会市场化步伐加快、展产、展城融合、会展出海以及会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化趋势等特点显著, 背后都离不开“提质增效” 和“新质赋能” 关键词。

  有信心有决心展产融合助力出海

  今年以来, 广交会、服贸会、数博会以及刚刚举办的进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国家级重大展会突出展示新质生产力, 向世界表明中国不断以务实举措为各方搭建合作平台, 面向世界持续释放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决心和信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稳定性和新动能。建设服务产业发展高水平展产平台,各地应因地制宜培育符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展会品牌, 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会展平台, 增强其辐射和带动效应。

  深化产展融合, 挖掘市场潜力。当前聚焦会展产业构建新生态趋势,通过加强产业链整合、贸易投资平台建设和市场营销, 激发市场增长潜力, 并鼓励产业功能区创新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南京的主要会展场馆, 包括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和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以及像厦门新会展中心、杭州大会展中心、重庆西部科学会堂等一批新场馆的启用,正以更完善的设施和更专业的服务吸引主导产业契合度高、识别度强的品牌会展活动落地。今年以来, 2024世界半导体大会暨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第十三届南京国际度假房车展、CESC2024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均围绕南京“4266” 产业体系, 通过展览促进产业发展, 以产业发展带动展览, 实现展产互动和相互促进。

  助力企业出海, 促进会展业国际化开放合作。会展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链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 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作为商务部展览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鼓励广大会员单位和行业机构作为会展业市场主体与国际组织和知名机构合作,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资质互认。在国际贸易领域, 我们已从产品出海、中国企业出海走向中国品牌出海。我们更希望通过与国际合作, 升级品牌展会, 推动中国标准出海, 助力企业出海以及展会出海。通过举办出海主题活动,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鼓励会展机构和企业赴境外参展办展, 拓展海外市场, 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并支持会展企业建立海外联络机构和营销网络。

  新技术新服务新质生产力提效能

  坚定净零碳和数字化方向, 构建会展发展新生态。中国会展业正积极响应和践行低碳发展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推动行业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不久前闭幕的第136届广交会首次实现碳中和, 通过绿色布展和购买碳减排项目抵消碳排放, 成为行业典范;进博会、链博会等在初创之际即持续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化办展。国际银行业运营大会(Sibos) 在北京实现100%绿电供应,树立能源使用新标杆。南京以中国(南京) 双碳产业大会为媒, 加快形成“双碳” 创新策源地。这些实践展示了会展业在减少环境影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努力,预示着会展业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展示平台。

  同时, 中国会展业正通过数智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积极构建会展新生态。目前我们看到会展行业正推进“智慧场馆” 建设, 例如厦门国际博览中心智慧场馆全球样板点, 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短视频、直播等新手段, 创新展会形态, 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些会展机构及企业采取数字新技术服务办展, 提升“云上会展” 线上线下融合会展平台的服务功能, 搭建全产业链多模块会展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当前, 我国支持会展企业培育新兴展览, 鼓励会展企业在细分领域举办更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展会项目, 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会展经济的创新发展。

  会展经济,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璀璨明珠,被誉为城市建设的“加速器”和“制高点”。可以看到, 我国各地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生态, 加快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 展产融合布局, 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合作, 持续提升会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为会展经济的增长注入新动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