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探索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01 12:03
李姊韩(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区域间资源共享、产业联动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技术驱动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传统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产业链协作不够畅通等瓶颈,亟须转型。本文从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数字经济驱动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资源配置高效性、多产业联动的驱动性、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动态调整与优化的灵活性等创新,并提出了构建协同平台、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转型及发展共享经济机制等路径,旨在为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
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区域经济协同的深度和广度。数字技术可以打破区域间的信息壁垒,不仅提高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活动的透明度,还可以畅通信息流,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同时,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价值重构,在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传统的配置方式难以充分发挥资源潜力,而利用数字技术能够精准匹配需求与供给,大幅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数字经济技术,不同区域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动态流动,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此外,数字经济还带来了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在传统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往往以地理邻近为主要条件,而数字经济因其虚拟化、去中心化的特点,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更广范围的区域协同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数字经济的赋能,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活动的高效衔接,还提高了区域协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更具韧性。因此,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不仅是简单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而且是一种高效、灵活、智能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究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对区域经济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特点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不仅显著提高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速度,还为区域间的深度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跨区域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在数字经济时代,区域间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传统的资源配置受地理位置和物流条件的制约,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这些限制。一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时捕捉区域资源的供需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匹配[2]。二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资源流动更加灵活、快捷,无论是劳动力、资金还是生产资料,都能够在区域间实现高效调配。三是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资源的动态调节能力,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变得更加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利用效能,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
(二)多产业联动发展的驱动性
数字经济不仅在区域内整合资源,还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和数字平台联动推动多产业间的深度协同。各产业间依托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消除沟通壁垒,显著提高协同效率。例如,农业、制造业和物流业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与协同,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多产业联动发展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拓展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业态,区域间的多产业协同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率,还创造更多的增值机会和就业空间,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包容性
数字经济的包容性既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又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一方面,数字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参与门槛,不论是中小型经济主体还是边缘区域都能够参与区域经济协同。部分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利用数字经济技术获得进入市场的渠道,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体现在协同效益的共享中,通过数字技术,区域间的经济主体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协同关系,还能够在协同合作中实现互惠互利,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四)动态调整与优化的灵活性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灵活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经济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够动态调整区域经济活动。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利用数字技术能够迅速调整供需关系,确保区域间资源流动的高效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预测能力也可以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前瞻性的调整建议,帮助各参与方及时优化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三、数字经济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不仅在效率和资源配置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在产业升级、市场开拓、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区域间经济互动日益增多,数字经济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协同发展,必须通过构建数字平台、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共享经济模式等多方面努力,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构建区域间协同的数字经济平台
1.跨区域数字经济平台的技术支撑与数据互联模式。跨区域数字经济平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依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区域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跨区域数字经济平台,各区域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打破地域、行业等方面的限制,使各区域间的企业、市场能够高效互动[3]。在数字技术支撑下,不同区域之间可以快速共享生产数据、市场需求、供应链信息等关键数据信息,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此外,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使区域间可以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需求变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区域经济活动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2.数字经济平台的协作机制和创新服务。除了数字技术的支撑,数字经济平台的协作机制和创新服务同样是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平台的构建应着眼于推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发展,建立协作机制,使不同区域的经济体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业务合作与产业协同。例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供应链协作机制,在平台上各区域的企业可以共享原材料、产品、技术等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协同效率,还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数字经济平台不仅是信息传递和资源匹配的平台,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服务。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数字经济平台可以根据需求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数据支持、物流协作等增值服务,推动区域经济更好地融入国内乃至全球的产业链。
(二)推动区域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1.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数字经济为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机会。区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提升经济协同效能的必要条件,还是各地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各区域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对具备数字化转型潜力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优化产业布局。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制造业、农业、物流业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例如,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和生产线的数字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物流业则通过智慧物流技术,优化物流路径,降低运输成本[4]。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布局,为重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
2.数字技术助力区域间产业链深度协同。产业链的协同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提供了强大动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区域经济间的产业链可以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制造、销售的全过程等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区域间的产业链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进行实时信息交换和精准的资源调配,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产业链的协同不仅包括同一产业内的合作,还涉及跨产业的协同。例如,制造业、物流业和服务业之间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创新能力。数字技术还能够帮助区域经济有效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通过对产业链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各区域可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并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三)优化区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区域间通信、物流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协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尤其是数字通信、物流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各区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协同,推动数字化服务和资源流动,这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各区域在技术标准、设备兼容性等方面实现协同[5]。一方面,通过加强区域间的通信和物流设施建设,区域间的经济活动可以更加顺畅。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信息流通的效率,还加快了数据的传输速度;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还增强了不同区域间的物流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智能管理的推广有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技术的支持,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既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突发情况。
2.构建高效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综合体系。构建区域间高效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综合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整合与流通,对区域经济整体运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经济的各要素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能够实现智能化与高效化的流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同机制。信息流的高效流动可以为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快速获取市场动态和资源需求,支持区域间决策的高效性;优化资金流进一步提高了区域间投资与融资活动的便利性,促进资本在不同地区进行流动与配置;物流的整合将有效降低各区域间的运输成本,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建立集成化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综合体系,区域经济能够更加高效地协同发展,提升各区域间协同发展的综合效益。
(四)发展区域共享经济与合作机制
1.区域共享经济的激励机制与运行模式。共享经济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合作等方式,不同区域的经济体可以利用其他地区的闲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6]。共享经济的优势在于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共享经济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确保资源能够高效流动。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经济利益的分配,还包括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共享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2.数字经济中跨区域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在数字经济时代,跨区域资源共享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物流共享平台、电商平台和生产能力共享平台等,这些平台的成功实践表明,数字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各区域共享资源,还能够促进各方进行创新合作,拓展合作领域。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将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推动各区域实现共赢,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提升了各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四、结语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互动与协同发展。通过构建跨区域数字经济平台、推动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共享经济模式,各区域能够实现信息、资金、资源的高效流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协同效能。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将更加多元化。因此,各区域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网络,实现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刘佳骏.以协同发展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驱动因素的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0):7-18.
[2]邹彩芬,魏琳鹏,周雨佳,等.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4):74-85.
[3]胡亚娟.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研究,2024(14):5-7.
[4]徐晓宗,张俊峰.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达州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实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3(6):7-11.
[5]刘磊.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4(15):57-60.
[6]张维维.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24(15):144-147.
作者简介:李姊韩(199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财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