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十分繁忙, 产业进出双旺

  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1月1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批“渝车出海”重点货物搭乘中老泰专列从团结村铁路中心站缓缓驶出。此专列满载44个40尺集装箱货物,主要为全套汽车零配件,整列货值超1125万元。这是今年开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以下简称“新通道”)发出的首趟汽车专列。

  同日,重庆物流集团、重庆民生集团和重庆机电集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助力“渝车出海”、开拓国际物流市场、加强海外仓合作、提升通道质效和保障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深度参与新通道建设,为国企服务产业发展做出示范和表率。

  当前,新通道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条经济走廊,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已成新通道发展的常态。“通道+平台”政策叠加

  新通道的快速发展,成为激活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这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15条重点举措,更好地支持新通道建设。2024年11月,海关总署出台新的15条重点支持举措。

  “为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一步推动新通道建设,新15条主要聚焦通关便利、支持开放、服务产业、降低成本等四个方面,更加注重通道的联动发展、更加注重打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新模式、更加注重惠及企业的措施复制推广。”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陈宗旺介绍。

  具体来看,在提升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方面,支持新通道扩大大宗资源类商品进口规模,助推西部地区战略腹地建设;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优化多式联运海关监管模式,推动新通道铁海多式联运更加高效便捷;支持数字新通道建设,助力打造全通道综合性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

  在助力沿线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持续深化新通道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应用,进一步减轻企业运费税负;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扩大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适用范围,将政策推广应用至沿线各节点城市;顺应市场需求,开展“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改革。

  “此次新出的支持举措,根据新通道物流发展新形势,回应企业降成本、提效率的诉求,持续优化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便利大宗资源类商品进口、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陈宗旺表示。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指出,在新举措聚焦的四个方面中,通关便利更为基础且关键。高效通关是货物快速流动的前提,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的关键环节。只有通关便利了,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和货物选择新通道,进而推动沿线地区的开放和产业发展。

  2024年11月,陕西、青海、海南、云南等四省份全部加入陆海新通道跨区域运营平台(以下简称“运营平台”)的共建。至此,运营平台实现“13+2”省区市全覆盖。

  “全员上线”意味着什么?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杨琳说:“只有推动沿线省区市形成‘一盘棋’,才能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凝聚成推动新通道建设的强劲合力。”

  同频共振的发展节奏,才能爆发更加蓬勃的“西”引力。几位“新成员”的加入,将进一步激活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依托运营平台,新通道形成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

  “经贸+产业”联动发展

  如今,新通道十分繁忙,带动产业发展进出两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是新通道的“老朋友”,其产品早在2019年就搭载铁海联运班列出口海外。

  赛力斯在印度尼西亚开设的整车工厂,曾因零部件物流周期过长而难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赛力斯市场总监刘利颖称:“通过新通道运输后,零部件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物流周期从30天左右缩短至18天左右,物流成本下降约50%,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

  同时,重庆海关积极支持企业采用批量中转模式,由过去每批货物报一票改为一趟运输工具为一票申报单进行批量申报,货物放行效率提升一倍以上。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关员殷旭表示:“赛力斯是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还可享受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及相关业务手续、降低平均查验率等通关便利化措施。”

  重庆机电集团副总经理周奎介绍,2024年,重庆机电集团实现货物出口7.9亿元,同比增长12.3%。周奎具体介绍道,如实现百米级风电叶片出海到南非、土耳其、阿根廷;水力发电设备走遍越南、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高端工业泵横跨俄罗斯到印度尼西亚;汽车轴承、汽车密封条遍布欧美。

  重庆港水运口岸(果园港区)(以下简称“果园港”)是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省市进口矿产品的重要集散地。重庆机电集团旗下重庆卓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贸易部部长张熙说:“与传统的江海联运方式相比,进口矿产通过新通道铁海联运,全程只需28天,较此前压缩了15—20天,相关费用也节省不少,实现成本和效率的‘双优化’。”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在新通道的辐射带动下,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也迎来新机遇。2024年前10个月,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出口农产品268.8亿元,同比增长12.3%。除高效的输送作用,很多西部特产借助新通道实现首次跨出国门。如重庆铜梁的萝卜首次进入越南市场,还有青海高原冷凉蔬菜,四川巴中海鲜菇、内江沃柑,甘肃九叶绞股蓝、武威葡萄酒等特色产品通过新通道首次出口。

  新通道亦是一条绿色通道。不久前,广西会同重庆、贵州等沿线省区市签订《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合作备忘录》,以新通道“氢走廊”重庆—贵州—广西线路为试点,带动氢能源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绿色通道物流体系+氢能供给体系+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的全业态发展格局。

  “智慧+物流”无感通关

  为进一步拓展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功能,重庆港海关不断优化短驳智慧物流监管流程,打通进出口企业与铁路运输部门、码头运营企业、果园港平台公司信息链,充分发挥果园港“世界中转站”效能。目前,果园港已开通上海—果园—南充、果园—西安等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运输线路10余条。重庆海关所属重庆港海关关员李谷指出,“海—铁—公—江”运输方式比江海联运复杂,但运输时间反而得到压缩。带来这一成效的原因除新通道本身通江达海的优势外,也得益于重庆海关在果园港应用实现顺势监管、无感通关,企业可享受“预约查验”等便利举措,实现货物“即到即查、即查即放”,真正打通服务外贸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11月,果园港正式实施“船边放行、智能分流”作业模式,即在江面锚地划设电子围网,船舶进港触网时,海关接收港口发送的信息。船舶靠港理货时,海关对已提前申报且理货正常的货物反馈查验、放行作业指令。这是中国内河港口首次运用此种作业模式,可大幅提高疏港效率30%以上。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中欧班列始发地和新通道策源地。位于园区内的重庆铁路口岸,是中国内陆首个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近年,该口岸建成整车、跨境电商等多条临铁产业链,并成为中国内陆首个智慧铁路口岸。

  此外,作为新通道的“两极”,重庆海关与南宁海关协同发力、相向而行,签署《渝桂两地海关共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就协同畅通各向物流通道、协同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协同强化智慧海关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等三个方面开展14项深度合作,加强重庆和广西两个新通道节点功能的发挥。

  “未来的新通道,必然是陆海空数一体化的。”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继祥认为,这也是推动新通道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应作为新通道基建的一部分。

  陆海大道通全球,跨越山海共驰骋。当前,新通道正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双向互济的经贸联动格局逐步形成,日益成为一条集交通、物流、商贸、产业为一体的经济走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