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国际大通道如何改写西部经济版图?

  文 / 本刊记者 张莉

  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中国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在深刻重塑该区域的产业格局。

  作为国家战略级物流通道,陆海新通道已覆盖西部13省(区、市),联通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2023年上半年货运量突破42万标箱,同比增长28%。在这组数字背后,一场以通道经济撬动产业变革的转型升级大戏,正在中国西部加速上演。

  物流体系重构:从“内陆洼地”到“开放枢纽”

  近年来,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不断深化,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发显著。专家指出,陆海新通道不仅提升了区域内的物流和运输能力,还优化了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随着多条铁海联运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和重要港口及铁路设施的升级改造,这一战略通道逐步成为中国西部与全球市场之间的关键经济枢纽。

  “过去,出口东南亚要走长江水运到上海,再转海运,耗时25天以上。现在通过陆海新通道,12天就能抵达雅加达。”重庆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物流总监李峰坦言,这条西部最快捷的出海通道,让企业海外订单处理效率提升40%。这并非个案,截至2023年6月,陆海新通道已开通国际联运线路78条,形成“铁海联运、跨境公路、国际铁路”三位一体的物流网络,西部主要城市货物出海时间平均缩短10—15天。

  物流效率的跃升直接推动成本下降。广西钦州港自动化码头启用后,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30%,叠加“一单制”多式联运改革,西部企业物流成本较传统路径降低20%。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22年,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4.1%,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体系的质变,使得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开始展现“准沿海”的区位优势。数字化变革同步加速。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后,西部企业接入新加坡的时延降至70毫秒以内。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单一窗口”平台,货物通关时间压缩30%。

  产业集群崛起:从“单点突破”到“链式生长”

  “通道+产业”的聚合效应,正在西部催生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率先形成示范效应。成都高新区依托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双通道”优势,聚集京东方、华为等龙头企业。在西安,隆基绿能通过陆海新通道将单晶硅片直供越南光伏组件厂,带动陕西光伏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速。2023年1—8月,经陆海新通道运输的西部特色农产品达8.2万标箱,同比增长65%。宁夏农业农村厅2023年数据显示,通过陆海新通道出口的葡萄酒均价较传统渠道提高25%—30% ;甘肃中药材在广西形成精深加工集群,出口附加值提高4倍。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产业生态层面,贵州依托通道优势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吸引华为云、苹果iCloud等超大型数据中心落户,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平陆运河的建设为陆海新通道开辟了新的水运方式,进一步提升通道的运输能力。同时,黄白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缩短通道西线的铁运里程,提升运输效率。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产业合作方面,川桂合作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与甘肃、贵州等省份共建通道合作园区达成意向,沿线省份共建共享新通道的共识不断加强。此外,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航,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

  专家还指出,未来,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提升次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措施,陆海新通道将继续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西部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

  开放能级跃迁: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

  2023年,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发布《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指数》,中国与东盟国家通关效率平均提升40%。这标志着西部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新阶段。2023年上半年,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对东盟进出口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在广西自贸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首创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跨境结算时间从2天缩短至10分钟;重庆率先试点的“启运港退税”政策,使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提升50% ;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实施的“一单制”改革,推动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2023年前三季度国际中转业务量增长3倍。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则话语权的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13项国际多式联运标准,其中5项被纳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推荐标准。

  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的“陆海新通道研究院”,两年内孵化出23项跨境贸易专利技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整合价值超50亿元的科研设备;在昆明,中国—东盟区块链产业园吸引38家跨国企业入驻,2023年技术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介绍,截至2024年12月15日10时,2024年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达到90.3万标箱,同比增长9.6%,创历史新高,为服务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推进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经贸往来,提供强劲动能。

  “如今,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沂表示,目前,陆海新通道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沿线地区的经济联系强度总体偏低,经济联系相对较弱,虽然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随着城市环线建设等的开展而增强,但以沿线地级市为代表的次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仍有待增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陆海新通道不仅是西部开放的“突围之路”,更成为观察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绝佳样本”。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在即,这条“黄金走廊”或将开启更具想象力的2.0时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