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乡愁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5)班 白昀凡

  那年,父亲生意失败,家里笼罩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每每放学回家,我都能看见父亲脸上懊恼、遗憾的神情。或许是为了不让我担心,总是在我进屋的那一瞬间,整个房间都安静了下来。

  从母亲暗淡的眼神中,从父亲欲言又止的嘴角上,我似乎读懂了此前发生了什么。母亲说,她厌倦了忙碌的城市生活,执意要回自己的老家看一看。

  我们一家三口,经历三次换乘,终于辗转回到母亲出生的那个小村庄。

  日影斜沉,微云舒卷,余霞成绮,黄昏如一场盛大的燃烧,烧卷了天幕,勾勒出北方农村起伏的金色边框。车轮在黑土地上驶过,我伸出头,看着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玉米立在道旁,直到车渐渐慢下来。

  自十年前外公去世,母亲将外婆接到了身边,就未曾再回到这个小村庄。

  金黄色的太阳渐渐向群山沉去,待到老宅时已是傍晚,母亲的二叔前来迎接,母亲让我亲切地称呼他为二姥爷。他个子瘦高,面容暗淡,眼睛却深邃明亮。

  二姥爷家虽是平房,却高大敞阔。我环顾着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地上种的大白菜,门前半人高的坛子,窗台上晒着的干菜,小仓房里挂起的鹅毛……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晚饭后,听二姥爷讲起母亲小时候的故事。比如跟一只小狗抢烧鸡蛋而被狗咬,在大雨天不顾家人反对跟着哥哥到河塘里抓鱼,在六一儿童节与同学到山上采蕨菜后换回来一支自动铅笔。我在母亲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的眼睛格外明亮。

  第二天,二姥爷带我们一家及母亲的堂弟一家到山间采蘑菇。我紧紧地跟在母亲后面,迫不及待地低头寻着,内心十分雀跃。我闻着清晨浸润的草木香,踩在铺满松针的软土上,这样简单的生活是比城市里的好多了。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只觉得人是一个自由的人。山间飘着草木的味道,也透着母亲浓浓的乡愁。

  远天,目极难穷,令人心往不返。灌木,零乱丰茂,洒然落成小径,偶尔有一两座坟墓。走着走着,我们的筐里便是满满的、各种大小的蘑菇。在回过头时,发现我们身上粘满了松针,如刺猬一般,我和父亲、母亲三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这爽朗的笑声在林里荡漾开去。

  “哎——在这儿呢,孩子们!”堂舅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忽见土沟对面熟悉的身影,我们便又迫不及待地奔过去。

  堂舅的脸上布满汗珠,但也难以遮住他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敞开袋子,只见一根极细长的树枝上端,结着一颗颗红色的小花,下面则是一条细长的人参。他伸手摘下几颗小红果,说这是人参上结的,泡水喝十分补身子。他把这些都送给了我。人有时真的会有意外的惊喜。

  就这样,母亲带着我们在这块黑土地上待了许久,时而在火炕上吃着土豆干炖大鹅;时而与二姥爷坐在矮椅上挑着蘑菇,泡着酸菜;时而看着隔壁的小伙子将成片的玉米地通通变为平地……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夜晚,二姥爷提着手电筒站在院口,我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看着满天的群星,这是城市里所看不到的,世界静止在这暖暖的光线中。

  这里的每一次日升、日落,我都舍不得忘却。这些快乐、简单、淳朴,浸渍山野,定格在了我的心上,也印在了母亲的乡愁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