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性与狼性,哪种文化更给力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狗性,狼性,文化,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1-17 14:43
狗性VS狼性
自华为的狼性管理文化横空出世以来,一些企业家逐渐被狼性管理与狼性文化所迷倒。在咨询界,做咨询项目时,如果不谈点狼性理论,似乎都显示不出自己的专业性;在培训界,如果不谈点狼性文化,似乎课程都缺乏时尚感。在这个“狼”风劲吹的时代,让人感觉到不学狼性、不讲狼性似乎就要落伍了。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狼性文化之所以风靡,是因为“狼”的三个特点值得借鉴:第一是敏锐的嗅觉。在动态竞争的市场上,企业不管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竞争对手,或是对全球经济环境及国内产业演变发展的敏锐感,都是不可缺少的。第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企业要去开疆扩土,或是迎接竞争对手的挑战,都必须敢战善战,打好每场战争,这正好与我们一直在说的“亮剑精神”紧密联结在一起。第三是团队协作意识。在自然界,狼无论是在猎食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集体行动。也就是说,狼比其它动物更懂得团队意识,而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狼性自然会得到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极力推崇,但是我们现在要想看到狼,却只能去动物园或野外等特定场所。比较而言,在大家眼里觉得毫无力量感的狗,却是四处可见。如此看来,狗才算是真正的高手,它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展壮大,而且日益为大众所青睐。
反观我们做企业,其实不就是要做到这种境界吗?表面上看起来与世无争、温驯可人,实质上却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所向披靡。而看起来凶猛的狼,更多的是承受了“枪打出头鸟”的痛苦。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企业家们,表象上如狼般凶猛的企业家一般都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而表面温和的企业家们却往往能立足得更为久远。从长远来看,狗仍将风行于世,而狼似乎很难再回到普通人世间,所以,作为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从战略层面看,更要强调“狗性管理,狗性文化”。
“狗性”更能协同外部环境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你走近它时,它会摇动它的尾巴。如果你停住脚,轻轻拍拍它,它会高兴得跳起来,并且对你表示如何喜欢你……不难看出,狗能与人友好相处,向我们传递喜悦,甚至可以满足我们的特定需求。狗可以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狼则与我们一直势不两立,最终使其陷于穷途末路。所以,“狗性”不仅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更是一种高明的企业哲学。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早已演变成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考验的是以企业为核心的整个价值链,以及企业对整个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在这个时候,企业与外部的协同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排名“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的宗
庆后就深谙其中之道,他领导的娃哈哈通过让利于经销商,吸引到各层级的优秀经销商建设起一个独领风骚的娃哈哈联销体系,借此控制了超过百万的优质终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良好协同,借助于外部资源,使得他能通过一支小而精的团队,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成为“中国首富”。如果没有与外界协同的强大能力,而仅是满足于与外部争食的狼性之中,很难想象会有今天的娃哈哈。
当今的世界移动互联网市场,掌握主导权的分别是三家美国公司:苹果、谷歌和微软,而这三方的外部协同力量却是来自全球各个地区。以苹果为例,1997年之前的苹果只求狼性,强调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将自己与外部隔绝,不求与外界协同,不与消费者的需求匹配,致使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至3.18美金,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乔布斯回归后,在坚持核心平台优势外,大力推进与外部的协作,最终改写了苹果的历史。虽然苹果牢牢掌握了平台核心和品牌,并由此获取了整个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利润,但其外协却来自于三星、LG、ARM、SHARP、富士康等,分布于欧美、日韩和中国各地,成千上万为其写各种应用软件的程序员更是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截至今年的第三财政季度中,苹果公司实现净利润73.1亿美元,预计2011年第四财季的收入将达到250亿美元。若没有强大的外部协同能力将全球的力量汇聚在自己身边,苹果不可能创造今天的奇迹。再看看Google或微软,无一不是如此操作。
世界连锁零售行业的领袖者沃尔玛,其高度精简的核心团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和对外部前后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设起独具特色的高度经济性的价值链条,通过总成本领先优势在与其它各零售企业的竞争中战无不胜,今天的市值已经高达近两千亿美元。
“狗性”更适合组织建设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基于人性需求的全面考虑,人的才能才会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才得以充分挖掘,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才会同步得到发展和进步。这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只有这种双赢,才能提高员工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愿性,企业的发展才能持续。如今,70后、8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不强调更为温情的“狗性”,我们很难想象员工能够长期留在一直处于高压的“狼性”管理之下还会与企业同心同德。而人性化的管理则能把员工的真实需求放在首位,目的是通过人性化管理,达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致。充分考虑员工的真实需求,为员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大同”,包容“小异”,在同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包容个性的存在,鼓励个性的发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这样才更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使企业永远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中。
“狗性”更能培养忠诚度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少管理者提倡狼性企业文化,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只要员工做完、做好工作上的“本分事”就行,其他一概不管不问。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上自高管、中层,下至普通员工,都难以找到归属感,员工的忠诚度和愉悦度也会受到影响,员工的流动性也会进一步加剧。殊不知,员工的稳定性、忠诚度和愉悦度正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
企业就像人一样,是有品格的。与之交往做生意的客户,也会看得出企业的品格。做企业和做人相似,人的品格通过细节体现,企业也是如此。到一家餐厅,给客人最深感受的绝对不是硬件设施,而是餐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恰恰就是这些“流水的兵”,决定着客人对餐厅的评价,进而决定着餐厅的现在和未来。如果连餐厅的服务员自己都没有愉悦感,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面对客人时能展现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
综上所述,狗相较于狼,具有更宽阔的胸怀,更能忍让,更为豁达和包容,心中更有善意,更能表达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也更能与外界协同。在当今时代,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不管是企业家本身,还是做企业管理,做品牌运营,强调“狗性”都要比强调“狼性”现实得多。如果我们管理得法,善修炼,尽努力,深悟“狗性”精髓,我们的企业在当前竞争环境中必将能够更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文/刘杰克
……
自华为的狼性管理文化横空出世以来,一些企业家逐渐被狼性管理与狼性文化所迷倒。在咨询界,做咨询项目时,如果不谈点狼性理论,似乎都显示不出自己的专业性;在培训界,如果不谈点狼性文化,似乎课程都缺乏时尚感。在这个“狼”风劲吹的时代,让人感觉到不学狼性、不讲狼性似乎就要落伍了。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狼性文化之所以风靡,是因为“狼”的三个特点值得借鉴:第一是敏锐的嗅觉。在动态竞争的市场上,企业不管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竞争对手,或是对全球经济环境及国内产业演变发展的敏锐感,都是不可缺少的。第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企业要去开疆扩土,或是迎接竞争对手的挑战,都必须敢战善战,打好每场战争,这正好与我们一直在说的“亮剑精神”紧密联结在一起。第三是团队协作意识。在自然界,狼无论是在猎食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集体行动。也就是说,狼比其它动物更懂得团队意识,而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狼性自然会得到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极力推崇,但是我们现在要想看到狼,却只能去动物园或野外等特定场所。比较而言,在大家眼里觉得毫无力量感的狗,却是四处可见。如此看来,狗才算是真正的高手,它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展壮大,而且日益为大众所青睐。
反观我们做企业,其实不就是要做到这种境界吗?表面上看起来与世无争、温驯可人,实质上却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所向披靡。而看起来凶猛的狼,更多的是承受了“枪打出头鸟”的痛苦。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企业家们,表象上如狼般凶猛的企业家一般都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而表面温和的企业家们却往往能立足得更为久远。从长远来看,狗仍将风行于世,而狼似乎很难再回到普通人世间,所以,作为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从战略层面看,更要强调“狗性管理,狗性文化”。
“狗性”更能协同外部环境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你走近它时,它会摇动它的尾巴。如果你停住脚,轻轻拍拍它,它会高兴得跳起来,并且对你表示如何喜欢你……不难看出,狗能与人友好相处,向我们传递喜悦,甚至可以满足我们的特定需求。狗可以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狼则与我们一直势不两立,最终使其陷于穷途末路。所以,“狗性”不仅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更是一种高明的企业哲学。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早已演变成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考验的是以企业为核心的整个价值链,以及企业对整个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在这个时候,企业与外部的协同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排名“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的宗
庆后就深谙其中之道,他领导的娃哈哈通过让利于经销商,吸引到各层级的优秀经销商建设起一个独领风骚的娃哈哈联销体系,借此控制了超过百万的优质终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良好协同,借助于外部资源,使得他能通过一支小而精的团队,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成为“中国首富”。如果没有与外界协同的强大能力,而仅是满足于与外部争食的狼性之中,很难想象会有今天的娃哈哈。
当今的世界移动互联网市场,掌握主导权的分别是三家美国公司:苹果、谷歌和微软,而这三方的外部协同力量却是来自全球各个地区。以苹果为例,1997年之前的苹果只求狼性,强调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将自己与外部隔绝,不求与外界协同,不与消费者的需求匹配,致使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至3.18美金,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乔布斯回归后,在坚持核心平台优势外,大力推进与外部的协作,最终改写了苹果的历史。虽然苹果牢牢掌握了平台核心和品牌,并由此获取了整个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利润,但其外协却来自于三星、LG、ARM、SHARP、富士康等,分布于欧美、日韩和中国各地,成千上万为其写各种应用软件的程序员更是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截至今年的第三财政季度中,苹果公司实现净利润73.1亿美元,预计2011年第四财季的收入将达到250亿美元。若没有强大的外部协同能力将全球的力量汇聚在自己身边,苹果不可能创造今天的奇迹。再看看Google或微软,无一不是如此操作。
世界连锁零售行业的领袖者沃尔玛,其高度精简的核心团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和对外部前后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设起独具特色的高度经济性的价值链条,通过总成本领先优势在与其它各零售企业的竞争中战无不胜,今天的市值已经高达近两千亿美元。
“狗性”更适合组织建设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基于人性需求的全面考虑,人的才能才会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才得以充分挖掘,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才会同步得到发展和进步。这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只有这种双赢,才能提高员工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愿性,企业的发展才能持续。如今,70后、8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不强调更为温情的“狗性”,我们很难想象员工能够长期留在一直处于高压的“狼性”管理之下还会与企业同心同德。而人性化的管理则能把员工的真实需求放在首位,目的是通过人性化管理,达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致。充分考虑员工的真实需求,为员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大同”,包容“小异”,在同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包容个性的存在,鼓励个性的发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这样才更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使企业永远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中。
“狗性”更能培养忠诚度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少管理者提倡狼性企业文化,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只要员工做完、做好工作上的“本分事”就行,其他一概不管不问。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上自高管、中层,下至普通员工,都难以找到归属感,员工的忠诚度和愉悦度也会受到影响,员工的流动性也会进一步加剧。殊不知,员工的稳定性、忠诚度和愉悦度正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
企业就像人一样,是有品格的。与之交往做生意的客户,也会看得出企业的品格。做企业和做人相似,人的品格通过细节体现,企业也是如此。到一家餐厅,给客人最深感受的绝对不是硬件设施,而是餐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恰恰就是这些“流水的兵”,决定着客人对餐厅的评价,进而决定着餐厅的现在和未来。如果连餐厅的服务员自己都没有愉悦感,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面对客人时能展现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
综上所述,狗相较于狼,具有更宽阔的胸怀,更能忍让,更为豁达和包容,心中更有善意,更能表达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也更能与外界协同。在当今时代,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不管是企业家本身,还是做企业管理,做品牌运营,强调“狗性”都要比强调“狼性”现实得多。如果我们管理得法,善修炼,尽努力,深悟“狗性”精髓,我们的企业在当前竞争环境中必将能够更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文/刘杰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