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瑕】
她喜欢透明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有黑白,无论哪种颜色,只要透明就好。
她画画的时候,最中意的是水彩画,从明度纯度最高的梵高,到明度纯度最低的德拉克洛瓦,无论哪种色调,她都要用水调和,好让它变得透明。
她也爱酒,却不是爱喝酒,只爱醇香的酒色在杯中漾开,那或流动或凝固的透明色彩就能看得她心醉。但不能有气泡!对!不能有气泡!可不能让那些小家伙惊扰了透明美梦。
所以,金银在她的首饰中往往不过是个打杂的场工,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透明石头才是永远的主角儿。而且得晶莹剔透、完美无瑕才能入了她的眼、她的心。
不记得是哪天开始迷恋这些宝石的,越来越纯粹透明的藏品和越换越大的“藏宝盒“见证了她的资深。
“好东西越来越少咯。”相熟的珠宝店老板常会对她这么说,因为都知道她看不得透明宝石里除了颜色还藏有其他东西。
是的,她要的是莫言在小说里写的那种“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般的毫无保留,正如刘若英在歌中所唱的那样“让你一眼看尽,没有任何秘密”。
这是她对宝石的要求,也是她对人的要求。
她不相信只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才能拥有完美无瑕的珍宝,也不相信只有世外桃源文艺作品才能诞生纯净无暇的人格。那些美好的珠串闪耀着她自我坚守的光彩。
【内涵】
中国人讲究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追崇美玉无瑕。然而,但凡天然生长之物,怎能不带点环境的烟火气。被包裹其中的印记必定存在,只是你的眼睛能否看见这些“内涵”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从来没有绝对的完美无瑕。
“包裹体”是来源于矿物学的一个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杂质”,也可以把它视为宝石生长过程中的“内含物”。表面的、内部的、结构的、颜色的……对某颗宝石而言,只要是其身上的“少数派”物质都可算是包裹体,都是其出于自身或受外界因素影响而留下的历史,是人们了解它的线索。
出生证
11世纪法国主教Marbodius曾说:红宝石是龙额头上的一只明亮的眼睛。的确,在已知的宝石里还没有哪种红能胜过这一抹的如火滚烫和如爱炽烈,而其中的顶级便是来自缅甸抹谷的“鸽血红”。究竟怎样的红才算顶级?
除了拥有较高饱和度和明度的纯正红色之外,缅甸红宝石因其内部含有大量丝状的金红石针包裹体,可以把射进宝石内部的光线再散射回到宝石表面,从而赋予红宝石更加柔和的色彩。这种包裹体特性可算是举世无双,是缅甸红宝石的血统证明。
美容证
阿兹台克人(印第安人的一支)把祖母绿比作象征季节更替常新的神鸟。不过,充满生命力的艳绿色往往和纵横的裂缝同样醒目。为了改善它的外观,人们历来会用浸油或充填的方法为其美容。
然而,并非浑然天成的痕迹经不起仔细观察。那些被掩盖的缝隙,或者会变得比周围绿色更深,或者干脆会显出异样的颜色。这种美容也同样经不起时间,看起来的无瑕会随着岁月流逝显出本来面目。裂隙丰富本就是祖母绿的一种标志,是否该美容则是见仁见智了。
麦凯祖母绿钻石项链,裂隙丰富也能光彩夺目
嘉奖证
旧约《圣经》中说,犹太人相信蓝宝石来自造世主耶和华的宝座,为了给陷于混沌迷惘中的人民带来光明,便将其从宝座上取下,掷于人间以传达神的心声。在东方,人们相信蓝宝石可以为佩戴者指明方向带来好运,特别是星光蓝宝石。
和红宝石一样,属于同一矿物族刚玉的蓝宝石,也常含有金红石针这种包裹体。当金红石针按特定方式排列,有经验的设计师就会把它以一定角度切磨成弧面型,灵活而迷人的星光便会显现。这难道不比纯粹的蓝色更动人么?
挑选宝石,很多人都会非常迷信“VVS”之类的分级标准,大多数情况下,这实在是还没弄明白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与其迷信标签、证书而被蒙蔽,不如用心去看你面前的那块宝石。每一个包裹体都是一个属于它的故事,正如我们每个人,执着于无瑕反而会生出不真实。试着打开思路再看,即便是最普通的甚至是没有经过仔细打磨的宝石,设计搭配得当,也自有一番真实之美。学会接受并欣赏自然而然,快乐是不是会多一些呢?
文/凯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