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包容性创新

  中国一直以来不断地努力在人均耕地较少、单位降水量偏低的客观条件下,富有成效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耕种面积不断萎缩,如何以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并提高农业生产力,成为消除或降低潜在粮食安全危机的关键所在。

  我们需要寻找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需要携手农户、政府、非政府机构,以及学术机构进行协作创新,从而实现粮食产量的最大化。全球范围的协作是满足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的关键。 领先的私有企业和公共机构之间的包容性创新在应对该挑战下也变得十分重要。

  研发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以玉米种子为例,通过杂交技术培育的玉米种子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发芽率也高达92%,这比传统品种高出7个百分点。发芽率的提高使得单粒播种的精细耕种方式成为可能,为中国延续多年的粗放式播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并将农业生产力水平带入新纪元。单粒播种不仅为农民节省了种子、降低成本和劳动力,更为中国减少了制种耕地。

  中国拥有悠久的农耕创新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发明了转换型水泵和粮食加工工艺。时至今日,中国将再次依靠包容性创新来实现粮食安全。对杜邦先锋而言,中国是实现未来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的关键机遇所在。中国也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未来投资和实践承诺的地方。

  成功地运用科学得以实现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这需要整条食物链——从农场到餐桌——通过协作实现承诺。这必须包括强有力的个人和组织,如国家和区域政府、非政府机构、制造商、高科技公司及其他机构。

  简而言之,养育世界关乎我们每个人。

  (作者系杜邦全球副总裁兼杜邦先锋中国区总经理)

  文/倪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