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王莽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苍天!你已将天命授予我,但为什么不替我消灭反贼!如果是我有大错,就请用雷电击死我吧!”
王莽不是篡夺西汉王朝政权的乱臣贼子吗?他有什么可委屈的?其实,王莽真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好人了,只是这个好人搞砸了事情,亲手毁灭了西汉王朝。
王莽早年丧父,好强的母亲节衣缩食,把他送到名儒陈参门下学习。王莽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勤奋钻研儒学。在圣贤之道的熏陶下,他胸怀大志,要以古人为榜样,匡时救世,做一个错误世界里的正确的人。至于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确,以古书为准。
于是,他对母亲尽孝,对长兄的遗腹子视如己出;他为人慷慨,经常周济别人;他恪守古礼,路上遇到年纪比自己大的人,一定要躬身等长者走过,才直起身子;每次去见师长,他都郑重其事地沐浴,然后穿戴整齐,带上礼品……王莽周围的人无不夸赞这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也一致认为,王莽是“克己复礼”的模范人物。
王莽逐渐声名鹊起,公元前8年,汉成帝封德高望重的王莽为大司马,王莽开始独掌大权。
发迹后的王莽并没有显露出一点骄横之气,相反,他更加谦恭谨慎,经常把家财拿出来分给下属和穷人,广泛听取意见,招有贤德的人做官。他希望通过以身作则,扭转社会上的奢侈风气。他上下班乘坐的马车、穿的衣服,都俭朴得不能再俭朴。
王莽的政策方针完全遵循儒家理论,他不搞裙带关系,不封王氏子孙,而是尊崇皇族。他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解放了一批皇族后裔,此举一下子赢得了皇族的拥护。
王莽搬出《周礼》记载的方法,在全国建立仓储制度,储备谷物,做赈灾之用。他按照上古传说,改革官制,设置“四辅”,加封周公、孔子等圣贤的子孙。王莽还大兴教育,扩大太学招生量,太学生数量很快翻了几番,突破一万人。他还在各地广建学校,征召“异能之士”,拓展了普通知识分子入仕的渠道……
那时人们对腐化堕落的刘姓皇族子孙已经失去了信心,于是千方百计表达对王莽的支持。最终,在公元8年的一天,王莽顺应“天命”,更重要的是顺应“民意”,当上了皇帝。持续两百多年的西汉王朝结束了。
一个叫作“新朝”的政权出现了,王莽要在广阔的天地里大展宏图了。
农民和农业是国之根本,也是王莽首先要改革的方面。秦汉以来,地方豪强对土地的兼并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王莽认为,上古时代人人富足,是因为土地均等。因此他规定,人均土地100亩,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要立刻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土地不许买卖抵押。
实行官府专卖制度,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也都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
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建立“国家银行”,贫苦百姓可以申请国家贷款,年息为贷款额的10%,杜绝高利贷对百姓的盘剥。
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粮食布帛之类的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按照成本价收购;求过于供时,政府立刻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从皇帝到百官,全都实行“浮动工资制”。如果天下丰收,皇帝就享有全额的生活费;如果出现天灾,或者治理不当,就按比例扣减生活费。百官的工资也根据百姓的生活水平浮动。百姓丰衣足食,官员工资就高;百姓饿肚子,官员也要跟着挨饿。
这些政令合起来看,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棋局,王莽像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棋手,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靠人品行走江湖的王莽绝对是个一等一的好人,但是论他经营天下的棋艺,就不那么精妙了。
比如平均分配土地这一条,酷似某些农民起义军喊出的“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目的是为了让耕者有其田,让没有土地的人拥有土地。然而,地主豪强是汉朝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让他们把土地交出来,简直是与虎谋皮,这让他们以后还怎么生活?
地主豪强拒绝交出土地,于是王莽下令谁不听话就抓谁,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名门望族,都到监狱里去反省。很快,监狱就满员了,可是监狱外的地主豪强还是“要地不给,要命一条”的态度。
王莽还在很短的时间里五次改革货币制度,每改革一次货币制度,发行新货币,老百姓的财富就缩水许多。为老百姓服务的政策就这样把老百姓推向了赤贫的深渊。
地主豪强站到了王莽的对立面,下层百姓因为民不聊生也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昔日的“大众情人”一下子变成了国民公敌。各地豪强纷纷率众起兵,反抗王莽的新政。有人统计,在起兵反对王莽的义军首领中,普通百姓出身的占29%,而豪强地主出身的占71%。
苍天也没有因为王莽的眼泪而心生怜悯。公元23年,王莽被攻入长安城的起义军杀死。他想要建立一个人人富足的理想社会,可惜到头来那只是一座空中楼阁。
(乐蝉荐自《视野》)
文/波音 责编/小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