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奈的“禁忌作”
- 来源:今日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爱德华·马奈,画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4 09:33
1832年,爱德华·马奈出生在巴黎政府高官的一个富裕家庭里,在马奈18岁的时候,他决心要成为一名画家,并拜《颓废的罗马人》的画作者托马·库蒂尔为师,库蒂尔一方面喜欢批评当时的学院派和保守派们的画风,这让生性就有些叛逆的马奈深受其影响。
但另一方面,作为历史画家的库蒂尔又要求马奈严格按照古典风格作画,这让马奈对模特所摆出的希腊雕刻般的造作古典女性姿势厌烦不已,为此有一天,他甚至还在画室里大声嚷道:“这里是巴黎,不是罗马!”
最终,马奈决定不再跟库蒂尔学画,而是开始频频光顾罗浮官,学习里面一些名画的精彩构图和技法。也就是在此耐,他遇到了法国日后的另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因为共同的志趣,两人开始一起游览巴黎的街头,比赛式地各自画了很多画。在画赛马场时,马奈大胆地快速运笔,故意让马匹模糊起来,而将马匹脚下的沙尘清晰,以突出比赛时的速度,他还让坐在观众席前排的人清晰可见,而后面的人则用色块粗略。
“马奈比我想象中的还要伟大,从我看到他画的赛马场后!”这是德加晚年时对马奈的一句评价。
但在当时的法国,一个画家要想被社会认可,其画作必须首先要在由国家机构主办的展览会沙龙上展出并接受审阅,大多数画家都会拿出古典画作,以便赢得保守审查员们的喜好。
1863年,一个在沙龙上落选的作品在巴黎引起了一阵骚动,这边是被后人称为“掀起西方革命的巨作”——马奈的《草地上的野餐》,画中描绘的是一丝不挂的裸女与身穿流行服饰的男士们在一起野餐的情形,这打破了裸女只能出现在神话或圣经中的常规,挑衅了既存的绘画世界,使得众人受到了极大地冲击,立即被批评为“不道德,下流”的野餐。
事实上,《草地上的野餐》遵循了古典的形式,其构图是以拉斐尔的版画《巴黎审判》为蓝本,而马奈将画中的裸女与男性放在一起则是借用了吉奥乔奥与提香的《田同合奏曲》中的坐在河边的众神姿态。放在在古典画作中就能被人接受,而将其变革放在现代画作中就遭到了抗拒,这让马奈相当气愤和不解。
此外,《草地上的野餐》更大的变革还在于马奈将画中的水果放在树荫下以增加立体感,而将强烈的阳光打在裸女的身体上,强调明亮感,又降低了立体感,使得看起来像平面一样。马奈认为画本来就是二维的,并且要寻找到只有绘画才能有的表现力,这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对立体感的拘泥,挑战了绘画的公认禁忌。
可是,马奈似乎并不在乎外界的否定和批评,相反继续挑战。2年后,他在沙龙上发表的《奥林比亚》更是遭到了空前绝后的评判。马奈大胆地将一个风尘女子画成侧卧的维纳斯形状,这本是巴黎风月场里的一个真实场景,但却冲撞了禁忌,无尽的中伤和辱骂开始朝马奈疯狂袭来。
无奈之下,伤心不已的马奈只好离开了巴黎,去了西班牙的马德里,在这里他遇到了另一位对自己影响很深的宫廷画家维拉奎斯兹的作品,便开始夜以继日地刻苦临摹、学习。
奎斯兹的名作《弄臣卡拉巴扎兹》里的男子跃动感,让马奈感到让一个人的站姿有存在感、空气感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回国后,得益于奎斯兹给自己的灵感,马奈很快便创作出了一幅名留美术史的杰作——《吹笛的少年》,他把绘画从远近法或是对阴影的拘泥中解放出来,成功地画出了围绕着少年的空气感,用强有力的笔触将少年活灵活现地浮现了出来。可是在来年的沙龙上《吹笛的少年》也落选了,只有年轻气盛的法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左拉写H{拥护马奈的评论,
好在,此时慢慢有些年轻的画家开始仰慕马奈,把他当领袖式地追随,其中包括雷诺阿、巴其耶、莫奈,他们得到了后来被称作是“印象派之父”的马奈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支持和帮助。
与此同时,马奈也认识了日后在印象派中非常活跃的一名女画家,也就是他画作《阳台》的一个女模特、日后被誉为“白色画家”的贝尔特·莫里索,她的美貌迷倒了马奈,她就是马奈的缪斯女神,使得马奈不断地画下莫里索的肖像,可是莫里索却希望自己被当成一名画家而不是模特。
莫里索很有才华,得以以女性的身份进入沙龙,虽然当模特她有些怨言,但其心很快也被能画出全新风情的马奈给夺走了。
可是,后来马奈却收了另一位女性伊娃·冈萨蕾斯为徒弟,她比莫里索年轻了整整10岁,莫里索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此时的她已经30岁了,早过了适婚的年纪。一年后,伤心不已的莫里索决定结婚了,丈夫令人意外,是马奈的弟弟欧仁。
1874年,德加和莫奈一起筹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并邀请马奈也来参加,但马奈却出乎意料地拒绝了,画展上有莫奈的《日出》和莫里索的《摇篮》等。
此后,马奈又根据左拉里的小说人物,创作了以风尘女子为蓝本的《娜娜》等画作,反映出巴黎的两名性和时代而貌。可不久后,他左脚开始出现问题,行动不便。
到了1883年,马奈已经病得连床都起不来了,马奈画作的最后主题便是朋友们前来探问他时送来的鲜花——插在通透玻璃瓶中的威灵仙、康乃馨等,色彩艳丽却又转瞬即逝,这饱含了马奈的深深情感。
到了4E,他的左脚被切掉,但是这丝毫阻止不了病情的恶化,10天后,他死了,享年51岁。
马奈死后12年,莫里索也因为患流行性感冒而死,因为莫里索已经是马奈家族里的一份子,因此她被安放在马奈的同一陵园里,两个人的名字第一次在墓碑上并列在一起。临死的前一天,莫里索提到了马奈的名字:“德加,如果将来成立美术馆,也要把马奈的画作放进去。”
而那幅掀起轩然大波的《奥林比亚》差点被卖到了国外,那些年轻时曾受到马奈照顾的印象派画家们为卖下这幅画捐赠给国家美术馆而四处奔走,最终让它留在了马奈最心爱的巴黎,今天被收藏在奥赛博物馆中,成为镇馆之宝。
为了让画作从保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奈毫不畏惧,在画布上创作出一件又一件史无前例的作品,在他的作用和影响下,各式各样风格的画作开始开花结果,便打开了通向现代绘画的一扇门,这是马奈生前所没想到过的,也是苍天对他坚持的最好肯定吧。
而他那从没在沙龙上受到肯定的3幅“禁忌”画作,在今天竟然都成了价值连城的巨作,为后人所敬仰!
(徐易荐自《安徽画报》)
文/徐立新 责编/我不是雨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