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国青成核动力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鲁能,王大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07 08:20
一般来说,在中国足坛,非奥运年龄段球员总是比较悲催,他们的成才率远远低于奥运年龄段,但87一代是一个另类,在2013年11月份亚洲杯预选赛国家队集训名单中,87、88一代占据了三分之一:曾诚、荣昊、黄博文、刘建业、于海、于大宝、于汉超、王永珀和王大雷,排在所有年龄段之首,别忘了,这次国家队集训,87、88年龄段的另外两位“大佬”蒿俊闵和郑龙有伤无法参加集训。
伴随着王大雷、戴琳和张文钊的加盟,鲁能的87一代也空前庞大,在目前的31人名单中,87一代占据了10人:王永珀、崔鹏、蒿俊闵、耿晓峰、张弛、杨旭、赵明剑、王大雷、戴琳和张文钊,人数也是三分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87国青的首发主力,鲁能一下子招揽了6人:以2006亚青赛为例,守门员王大雷、中后卫戴琳、后腰崔鹏、前腰王永珀、右前卫蒿俊闵和前锋杨旭都是绝对主力,张文钊是主力替补。
这也意味着,鲁能也将以这些球员为核心,组建一个非常强大的本土舰队。
一起走过的时光
回忆起87国青,时任队长的崔鹏感觉还是比较遗憾:“其实我们那一批国青真不错,如果能发挥出实力,出线应该没问题,结果没打好。”时任国青主帅的贾秀全也曾经评价87一代国青:“85实力均衡,但87国青起点更高,很多球员已经是球队主力,而且他们更有活力,更有特点。”
在那届亚青赛上,王永珀是当之无愧的球星,国青队总共5个进球,王永珀包揽了3个,另外两个进球,一个是杨旭,一个是后来去湘涛的徐德恩。那届亚青赛,王永珀也被评选为亚足联未来之星,是11名入选球员中唯一一名中国球员。
对于那届国青队,王永珀最骄傲的其实还是2006年4月26日,国青队2比0击败了日本国青,王永珀梅开二度。
王永珀回忆起了和国青队小伙伴们是如何认识的:“说起来,我们是国青队成为队友的,但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和他们打比赛的时候就认识了,至于队友,我和蒿俊闵还是比较早,当时我们是国少队的队友,后来在国青队,和王大雷、杨旭、戴琳、张文钊他们成为了队友。”在87国青队中,还有4个常年跳级的球员,他们也是85国青的主力球员,这便是王永珀、崔鹏、蒿俊闵和于海。
在87国青中,蒿俊闵被所有队友亲切地称呼为“三哥”,有好事者就问:“他们还拜把子了啊,大哥二哥都是谁啊?”这让这些国青队员啼笑皆非:“我们87国青就一个三哥,没有大哥二哥,也没有四哥五哥,那就是个外号嘛。”
不过,那一届87国青的关系一直比较融洽,没有拜把子,胜似拜把子,2011年鲁能去全北打比赛,王永珀、邓卓翔、崔鹏就一起商量着让黄博文请客,黄博文也果然去看望了他们并请客。在87国青中,黄博文也是主力后腰。崔鹏也告诉记者:“有的是少年时的队友,有的是国青国少队友,关系真的都很不错。”
在国家队,王永珀和王大雷更是共同住在一个房间,后来铺天盖地的消息说王永珀向鲁能推荐了王大雷,这让王永珀有些郁闷:“我也是在俱乐部和王大雷沟通之后才知道的消息,可能外界以为我们住在一个屋才这样认为的吧。”
一起拼争未来
当昔日的小伙伴重新聚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比如王永珀变瘦了,崔鹏变胖了又变瘦了,当然,有些东西又没变:王永珀和崔鹏分别是球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小伙伴们当年就接受崔鹏队长的“领导”,现在还要继续接受两位小伙伴的“领导”。“他们能来到鲁能真的很高兴,没有人想到当年一起踢球的人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重聚,能把这些优秀的球员吸引来,俱乐部和刘总的决心很大,我也相信,我们一定可以一起努力,打出让球迷满意的成绩。当然,作为队长,压力其实还是挺大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俱乐部和球队的桥梁,至少现在要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球队。”王永珀告诉记者。
随着多个重量级球员的加盟,87国青一代也将成为鲁能本土球员的核心,就目前来看,王永珀、崔鹏和王大雷肯定可以锁定主力位置,而且会成为球队的核心球员,蒿俊闵、张文钊、戴琳也有望首发,杨旭因为外援的原因,固定在首发位置的难度稍大。但不管如何,鲁能87一代将成为鲁能队的核心力量。
曾经国青队的经历让这种磨合非常简单,“小伙伴”的关系也让他们在场上更容易沟通和协调:在原来的鲁能,队员其实很习惯踢哑巴足球,但现在,王永珀、崔鹏或者王大雷的喊声注定会在2014赛季响起,毕竟身边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他们在场上的心态也会更加放松。
透过三名87国青球员的加盟,鲁能也清晰地展现了他们引援的特点,尤其是在内援引进上,鲁能针对性越来越强。“这三名87国青的球员,在充实球队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可以最快地适应球队,也可以最快地形成凝聚力,这次引援可以说是很成功的。”鲁能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陈永报道
王大雷:离开,意味着新的开始
已经穿惯了申花蓝色球衣的王大雷,第一次穿上橙色的鲁能球衣,说到那时候的感觉,王大雷用“愣住了”来形容,“刚一看的时候,自己都没反应过来。”他说。
刚刚25岁的王大雷,正在经历着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会。按理说,他这个年纪,更换一支效力的球队,是职业足球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因为他是王大雷,更因为他是在极为复杂的背景下,离开了母队申花,才使得这桩转会成为了这个冬天最令人五味杂陈的爆炸性新闻。
在申花效力七年后,王大雷以一种极有情谊的方式离开,与申花挥别,七年作罢,对他而言,更多的挑战已经接踵而至,“也许这是大部分球员职业生涯中必经的一步,离开,也意味着新的开始。”王大雷说。
每一个开始都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从踏上离开上海的飞机的那一刻,王大雷就意识到,改变即将开始了。在济南机场迎接他的是举着鲁能球衣的热情的山东球迷,随后他入住的鲁能基地又是从未到过的新环境,一切都需要适应,“慢慢来。”王大雷告诉自己。
和其他鲁能球员一样,王大雷在鲁能的豪华基地里也享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单间,基地设施齐全,“几乎什么都有,很方便”,唯一不好的恐怕就是手机信号差了,这也是需要适应的条件之一。
加盟鲁能,王大雷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新队友却并不陌生。“在国家队和中超踢了这么多年,即使不是一个队的,赛场上也都认识,倒不陌生。”王大雷说,尤其队里还有几个他在国家队、国奥和国青时候的队友,崔鹏、蒿俊闵、王永珀等几个人和王大雷同做过87国青的队友,郑铮和他又同是89国奥的,都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其中和王大雷感情最深的当属杨旭,“我和他的感情和其他人的还不一样。”王大雷说,他和杨旭从小就在一起踢球,算是发小,“都是东北路出来的,按年龄说杨旭比我大一波,我那时候跳级和他们一起练的。”据王大雷回忆,两人大概在1994年左右就开始在一起踢球了,“后来又同时进国少、国青,一起拿过冠军,没想到现在又到一个队里来了,缘分啊。”王大雷说。
因此,在王大雷到了鲁能之后,杨旭便成了他最好的“导游”,只不过刚到的这几天,王大雷基本上都在基地呆着,还没有机会和杨旭一起出去转转,熟悉一下济南的环境。
王大雷到达鲁能的第二天便开始了训练,鲁能的冬训开始比较晚,目前还都是最基础的体能训练,而且在过来之前,王大雷已经和申花练了一段时间了,所以到目前来说王大雷还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差别,“等教练过来吧,肯定会有些不同,这也很正常,慢慢去适应吧。”在做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会之后,王大雷也在改变,以去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
鲁能阵中在守门员的位置上除了有耿晓峰和杨程之外,如今又多了个王大雷,三个人都很优秀,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在所难免。提到这一点,作为“外来人”的王大雷倒是很坦然,“其实在哪里都面临着竞争,在申花要竞争,在国家队也要竞争,现在到了鲁能也一样,我已经习惯了。”他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在任何一个新环境下,开始的时候都会面临很多挑战,每一个开始都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王大雷的改变从他的微博身份认证开始,那一栏如今已经变成了“山东鲁能门将”,他最新的一条微博更新于2014年1月2日,里面写道:“新的开始!我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赢得球迷和俱乐部对我的信任和期望!2014一起赢得属于我们的一切!祝我跟鲁能好运。”
有些事,不愿再想,不愿再提
来到山东几日,尽管王大雷已经穿上了鲁能的队服,并且在鲁能基地与新的队友一同开始了训练,但无论报纸还是网络上,更多地报道还是将他与申花联系到一起,有记者在鲁能基地试图采访王大雷,话题也离不开上海,王大雷主观上开始慢慢抵触这类问题了。
在离开上海之前,王大雷被离别的悲伤笼罩,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对上海申花的情谊,在电视台做访问时,提及过往,又难免流泪。甚至有媒体爆料,王大雷在离开上海当晚曾深夜买醉……王大雷对于上海、对于“申花”这两个字的情谊,让人们感受得真切,而在其离开上海时,申花球迷在机场夹道相送的场景,也成为了对王大雷这么多年来最好的回报。
相比于此前其他由申花转会出去的球员,王大雷的这次离开截然不同,他收到的是满满的祝福。而正在努力融入新环境的王大雷,也将申花这一页翻了过去,职业属性让他不得不去摆脱过去的一切。
而今,在碰到记者问起有关于申花和离别的话题时,王大雷总会客气地避讳,不想再提是因为已经说过很多遍,不想“像个女人一样”总是念来念去,更是因为不想再去回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伤感,而是振作精神,以积极地态度迎接新的调整。更何况,总提申花的事,对于新东家山东鲁能,也略显不尊重。
关于申花,未来王大雷依旧会与这两个字有很多交集,尤其在球场上,只不过彼此换了一种身份。
有一说法是,王大雷以及戴琳的转会,也给申花提供了一笔不菲的转会费,这样使得申花可以继续留在上海,不必远迁昆明。对于申花的未来,王大雷也认为他们“不会走了”,“因为上海体育局不让离开”,他显然还不清楚申花高层已经就西迁一事向中国足协提起申诉。不过,申花的去留已经与王大雷无关,这也已经不是王大雷应该去关心的事了。
再碰见申花只有可能在球场上,“如果说回虹口,就是一年一次,运气好些的话,足协杯还能碰上,就是两次。回上海做客,一年可能最多也就是五六回了,”王大雷说,他心底里暗自盘算过。当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以客队球员身份“再回去”时的场景,电话那头的王大雷回答说:“确实想过……”停顿许久之后,他接着说:“但真的不愿意去想。”
王大雷最后一张穿着申花球衣的照片摄于元旦前一天,他发在自己的Instagram中。画面上的王大雷留着胡子,穿着申花外套,面无表情,照片明显是自拍的,他在下面只留了一行字作别申花——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
那天之后,王大雷正式穿上了鲁能的橙色。
申花与王大雷之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去消化,但相比那些过往,我们更应该关注未来王大雷在鲁能的道路将如何走下去,看这个充满了个性、气场十足的球员,如何去征服一个陌生的环境。
记者刘翔宇报道
大连伙伴殊途同归
2014年1月3日,杨旭在微博里写道:“来了两个新队友,王大雷,一起长大的发小,从小学到大连铁路,国少国青国奥一步一台阶,再到国家队,我们一起捧过很多奖杯,戴琳,也是小时候大连铁路的队友,是曾经辽宁队的战友。我们三个走过了不同的路,最后都在鲁能集合了,是巧合也是缘分。”
是巧合也是缘分的不止是杨旭、王大雷和戴琳,实际上,在鲁能泰山队,大连籍的球员多达6人,此外还有汪强、崔鹏和赵明剑,更有意思的是,其中崔鹏、赵明剑、杨旭和王大雷,都出自东北路小学。
崔鹏仍旧清晰地记得他在东北路小学上学的日子,那时候,他和赵明剑是队友,王大雷和杨旭则是他的师弟。“我和赵明剑是越级和86年龄段的一起踢球,王大雷则是越级和88年龄段的杨旭一起踢球,说起来,我可是杨旭和王大雷的师哥。”由于崔鹏的师哥周海滨离开了鲁能,崔鹏也的确成为了东北路小学球员在鲁能的大师哥。
在86年龄段,秦升属于球队的 “大哥”,他球踢得好,人也比较调皮,但让崔鹏印象时刻的则是在一次百米跑中输给了秦升:“我们那一批,从85到89,成材率真的很高,其实当时选材的标准就很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挺严格的,当时我的很多指标都很棒,结果刚到队里的时候,在一次百米测试中我就输给了秦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在86年龄段的那个球队中,秦升和赵明剑据说经常打架,但崔鹏却很老实,“我那时候就是个老实孩子,老师让干嘛就干嘛,教练让干嘛就干嘛。”说起往事,崔鹏也很开心。
周海滨、秦升、崔鹏以及郭明月等球员在1998和1999年先后来到鲁能,但当初鲁能足校的大连兄弟如今流落四方:秦升辗转多支球队最终在恒大修成正果,周海滨在去年中期去了天津,郭明月去了武汉和江苏,但如今已经不在中超效力,只有崔鹏留在了鲁能,并且成为了球队的副队长。
当初从大连一起来到山东的大连籍球员只剩下了崔鹏,但让崔鹏没有预料到的是,当初没去鲁能足校的发小们反而在一年的时间内汇聚在了鲁能。“你说这种事情谁能会想到啊,别说小时候想不到,就是一年前也想不到啊,杨旭的微博说得没错,是巧合也是缘分。”
在这些球员中,王大雷尽管成名已久,但他在年龄上是实实在在的小字辈。说起王大雷,崔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大雷小时候的刻苦训练。“在我们所有这些球员中,包括于汉超他们,小时候练得最苦的就是王大雷。你想啊,那时候场地条件肯定不像现在在俱乐部,也不像在鲁能足校,大雷是门将,不断地倒地扑救,身上经常是伤,但他还是坚持练。”
众所周知,崔鹏的成长之路便以刻苦训练著称,他现在在训练和比赛中也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那么崔鹏和王大雷谁更苦呢?崔鹏笑了:“肯定是王大雷,我那时候至少不用摔得到处都是伤,说实话,看着他那么拼命,我们小时候是真正拿他当榜样的。现在,很多球迷可能会感觉球员有多光鲜,但更多的人可能不会去想,光鲜的背后有汗水也有血水。”
小时候的王大雷,的确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说起当时对王大雷的其他印象,崔鹏的评价是:“坚强,自信,而且已经展现出个性。”说起来,在山东,崔鹏尽管也犯过不少错误,但他在球场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温和的,这或许也和他接受了15年齐鲁文化的熏陶有关。只是,如今的鲁能,需要一种更包容的文化,也需要个性文化的冲击,让鲁能的球队文化激活。
鲁能的6个大连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分分合合:年龄最大的汪强独自走过了一条道路:他从大连去了沈阳金德,后来改名长沙金德,2012年来到鲁能,崔鹏则告别了发小,在鲁能一呆就是15年,赵明剑、杨旭、王大雷去了大连铁路毅腾,认识了戴琳,2004年,赵明剑加盟了实德,杨旭和戴琳,以及于汉超、杨善平等则打包280万去了辽宁,王大雷则在2005年以200万转会费加盟联城,只是2009年,戴琳和王大雷又一同开始为申花效力。
“每个人都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但现在,我们都要为了共同一个目标努力,说实在的,我很期待2014赛季的亚冠和中超。”崔鹏说。
记者陈永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