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隆平逆势上涨 农发显“黑马”势头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种子行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4 09:39
严峻的库存压力和猖獗的套牌现象使得种子行业供求过剩日趋严重,行业竞争激烈甚至演化成一场恶战,直接导致企业业绩分化加剧。
截至3月29日,共有5家上市种企发布了2013年度业绩报告或快报。《农财宝典》记者对比分析发现,荃银高科和神农大丰在此大背景下,业绩大幅下滑;而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等企业却能够逆势而行,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上市种业公司业绩表现分化的本质在于行业呈结构性供求过剩,而精品种子及其背后的龙头企业才是行业主角。隆平高科和登海种业作为国内水稻和玉米的龙头企业,成为各券商看好和推荐的两支种业股,农发种业作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不可小觑。
库存致企业业绩分化
荃银高科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业绩继续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65.73%、34.36%;而登海种业、隆平高科年报却显示,两家公司业绩逆势实现增长,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00%和8.90%。
大北农发布的年度快报显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均实现了增长,增幅分别为56.60%和14.67%。大北农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饲料业务,种子业务的具体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2013年半年报获知,种子业务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3.53%,净利润同期增长2.75%。据了解,大北农种子存货由2010年的17%增长到2013年三季报的42.75%,库存压力山大。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荃银高科报告称,水稻种子推广不及预期,存货库存量大是主要原因。新两优6号、新两优343等优秀水稻种子品种,受制于行业供给压力以及公司在营销渠道建设上渠道广度、深度和人手不足的短板牵制,水稻种子推广不及预期。而公司旗下其他国审品种由于处于初步推广阶段,销量贡献有限。
其实,种子市场库存压力已很严峻,是众多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3年玉米种子制种13.6亿公斤,库存10亿公斤,可供种量23.6亿公斤。与玉米种子行业相似,水稻种子行业也出现高库存,预计2014年可供种量4.02亿公斤,需种量2.5亿公斤,预计出口量0.2亿公斤,余种量1.32亿公斤。
种业资深人士刘石认为,种子行业面临的情况就是行业恶战,直到大量企业支撑不下去退出这个市场。而具备科研实力,品种结构合理的企业反而能够笑傲江湖。
强势品种表现突出
在库存压力巨大,企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登海种业和隆平高科凭借强势的玉米和水稻品种,反而能够实现增长并逐渐凸显龙头地位。
2013年,登海种业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34.8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31%,每股收益0.96元。登海605表现不俗以及先玉335稳步增长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因。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步入衰退期之际,2012和2013年两个销售季,登海605推广面积增长50%;先玉335也连续两个销售季保持了稳步10%的增速,从而支撑了公司2013年的业绩增长。据悉,以良玉99为代表的登海良玉优势品种在春玉米播种区亦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后续系列品种登海618、登海662等也有不俗表现。
行业分析人士称,在种子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形势下,登海种业价格体系稳定、主打品种的价格稳定并有小幅上涨的重要原因是建立了较为清晰的产品梯队。
隆平高科能够实现平稳则在于主导和后继品种的持续发力以及自身资源配置的调整。年度报告称,2013 年公司围绕“聚焦种业,淡出延伸产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了湖南隆平、安徽隆平和亚华种业三家核心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股权收购工作,将核心控股子公司的利益统一至上市公司平台,大幅增加了公司盈利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2013年,水稻主打品种Y 两优1号、深两优5814 推广面积继续排名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列;玉米品种隆平206 推广面积超过1200 万亩,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之一。C两优608、广两优1128、广两优2010 等潜在品种销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明星品种。
长江证券分析认为,梳理2013年行业整体业绩目的在于寻找2014年可持续增长的企业。国内玉米种业龙头登海种业和国内水稻种业龙头隆平高科在2014年将依然能够持续增长。
农发种业5年冲行业前五
2013年,上市种企中不经意间跳出了一匹黑马——农发种业。农发种业全名“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1月14日由“中垦农业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而来。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股票简称于2014年1 月21日起由“中农资源”变更为“农发种业”,公司证券代码不变。
农发种业发布的2013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预计201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2.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左右。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底收购湖北省种子集团52.045%股权,2013年包含其全年的经营业绩;2013年收购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54.96%股权,投资设立了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相应利润已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此外,公司其他控股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均有所上涨。
作为种业中唯一具有央企背景的上市企业,农发种业紧随改革步伐抢滩国内种业市场,力图通过外延式收购两杂种子业务,打造中国种业领军企业。据悉,公司的马铃薯、甘蔗等业务依托政策扶持,在广西市场处于垄断地位,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延伸。麦种业务整合洛麦和扬麦等优质资源,并依托洛阳中垦公司和扬州农科院小麦的育种水平,凭借子公司河南地神的麦种业务范围,小麦种子布局逐渐完善。玉米、水稻两杂种子领域是农发种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未来5年内冲击行业前5名。
《农财宝典》记者注意到,央企高调进入种子行业,抢滩种业市场,行业整合进一步加速。
中农集团种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农种业)于2012年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2012年成功控股山东汇德丰种业有限公司,使公司玉米种子业务在黄淮海区域有了平台。未来3年计划并购种业企业或科研机构至少8家,完成公司种业全国化布局。力争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并登陆资本市场,净利润达到2亿元,成为中国种业的“国家队”。
中种集团2007年并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相继控股四川川种种业有限公司、收购湖南省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及产业联盟战略、与孟山都成立中种国际种业有限公司,打造业内“航母”。
《农财宝典》记者 刘海英
